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 這個春天,“幸福”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兩會期間,求解幸福“方程式”,描繪幸福“路線圖”,更為上上下下所關注。全國人大代表程靜說:“幸福感的第一要義應該是安全感。只有國家富強、社會穩定,老百姓對自己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也才有幸福感可言。”的確,幸福的路徑可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任何幸福大廈拔地而起,都離不開穩定牢固的基礎。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古往今來,歷覽治亂興衰,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始終是政治家們勵精圖治的目標,也是普通百姓安居樂業的前提。無論世易時移,穩定始終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
關於“穩定”,小平同志有兩句話,至今仍然振聾發聵:
“我們搞四化,搞改革開放,關鍵是穩定。”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正是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中,我國經濟以年均近10%的增長率實現了起飛,國家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百姓生活也迎來了改善最大的時期。“老話講,家和萬事興。國家也是一個道理,沒有國家的穩定,老百姓哪裡去找這麼多惠民的好政策?國家和諧穩定,事事興盛,得實惠的還是咱老百姓。”北京市西城區一位普通居民的樸實話語,道出了廣大百姓的心聲。
“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麼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動亂,往往是國家的歧途、人民的悲劇。一場“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結果是發展滯後、物資奇缺、民生凋敝,給國家和人民烙下了深深的傷痕。去年底到今春,中東北非一些國家政局持續動蕩,社會混亂,衝擊經濟,殃及百姓,利比亞更是深陷戰爭漩渦。“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這些國家人民的遭遇令人同情,對所有愛好和平、向往幸福的人們,也是一個沉重的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