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博鰲亞洲論壇2011年年會即將於下周在海南揭幕,300多位中外政要及上千名企業界重量級人士將應邀出席。論壇周三在京發佈三份年度報告,並首次對亞洲35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度的綜合競爭力做出排名。其中,香港位列第五,落後於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台灣和新加坡,以及排名第三的日本。報告認為,香港要改善的地方包括電力設施、交通設施、各級教育入學率等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發展方面。
香港文匯報報道,博鰲亞洲論壇此次委託了其智力支持機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具體開展了亞洲競爭力研究,並首次推出了名為《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的亞洲競爭力2011年度報告》。香港在該報告公佈的2010年度亞洲經濟體競爭力評估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別是韓國、台灣、日本和新加坡,中國內地排名第十一位。
社會發展水平落後於日本
該份競爭力報告形容,香港是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儘管該地區內部市場狹小,但在亞洲排名第五位。中國香港的領先優勢在於兩個方面:高效的對外經濟交流和高度城市化水平,並且在基礎設施和宏觀經濟穩定性方面也具有較強優勢。但有分析人士認為,香港在“亞洲四小龍”排名最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香港敲響了警鐘。
在競爭力的相關具體指數排名中,香港的商業行政效率指數排名最為落後,在三十五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十。此外,在基礎設施能力指數方面,香港排名第四位;在人力資本與創新指數方面,香港排名第五位;在宏觀經濟指數香港則排名第一位;社會發展水平指數落後於日本、以色列排名第三。報告認為,香港要改善的地方包括電力設施、交通設施、各級教育入學率等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發展方面。
近半貿易額靠內地經濟
此外,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另一份《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1年年度報告》也多處提及香港,報告指出,中國香港充分利用了地理優勢,作為貨物和資本品的“中間商”,斡旋於中國內地與海外市場之間。但報告也同時提醒,與中國內地的貿易往來,使很多經濟體依賴於中國內地的經濟,尤其是香港近一半的貿易額是依靠中國內地經濟實現的。
在談及國際直接投資時,報告指出,香港對國際資本是極具吸引力的熱點市場之一,但流入香港的資本很大部分可能進一步流入其他市場如中國內地等。報告稱,香港國際直接投資流入08年全年數據並未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而保持了正增長,但在09年香港國際直接投資流入下降了23.2%,2010年增長率則達29.3%。
報告指,香港和台灣正日益融入大陸經濟,並從大陸經濟發展中獲得巨大利益。報告認為,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香港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和來自大陸的遊客,將成為兩地經濟增長的支柱。報告稱,兩地在08到09年都陷入了嚴重的蕭條,但也都從2010年開始復甦。在危機期間,台灣的出口比香港表現得更為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