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知識產權問題已不再僅僅停留在中美兩國談判桌上,美國相關部門近期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現狀展開密集調查,不僅將知識產權作為貿易不平衡的新“借口”,更將矛頭直接對准中國新興產業。
《經濟參考報》報道,來自中國商務部相關網站27日的消息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 SIT C)日前發布關於中國知識產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的報告(2011年5月)(以下簡稱“知識產權報告”)。報告涵蓋U SIT C對中國知識產權侵權現狀的詳盡調查結果,以及中國知識產權侵權和促進本土創新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而就在半年前,U SIT C發布了關於中國知識產權侵權的首份報告。
知識產權報告稱,U SIT C調查了美國在華經營的5051家知識密集型企業,受調查企業占美國經濟總量的16.3%。報告說,2009年,美國企業因中國知識產權侵權而遭受的損失達482億美元。此外,數據分析和模擬分析結果顯示,如果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將使得美國對華出口及其相關銷售增加1070億美元,並為這些美國公司帶來約92.3萬個新就業崗位。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A lexander H am m er和高級貿易分析師K atherine Linton牽頭立項,首份報告於2010年11月發布,長達196頁。此次發布的是第二份報告,長達308頁,其詳盡程度和力度可見一斑。”商務部相關人士分析說。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指出,知識產權開始成為美國在貿易平衡問題上的新“借口”。這份知識產權報告的根本目的還是服務於美國出口倍增計劃,用知識產權來“敲打”中國,意在實現其出口和就業增長目標。但事實上,知識產權未見得像報告中所說的那樣可以顯著提升美國的出口和就業,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根本是經濟發展模式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