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8日電/1月9日至11日,在海警被刺風波、朝鮮領導權更替的大背景下,韓國總統李明博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中國經濟周刊文章稱,淡化近日籠罩在兩國之間的陰郁氛圍,交流地區局勢相互關心的信息,是這次訪問中的題中之義。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自然成了觀察家們衡量此次訪談成果的關鍵指標。令人遺憾的是,在FTA問題上,此次訪問也只達成了許多意向性的共識,諸如盡快啟動、盡快落實、共同努力之類。
所以,如果我們對此次李明博總統訪華做一下總結的話,可以說“溝通就是目的”。這並不奇怪,溝通本就是一切合作無法避免的開始,它足以成為一次例行訪問的目的了。真正可以稱得上讓人奇怪的,其實是國內外許多相關人士對待此次訪問以及FTA談判的態度。過度的政治解讀使一場常規的談判看上去似乎波譎雲詭了。
首先,朝鮮半島政治形勢的發展不會是兩國FTA談判的砝碼。兩個國家其實都犯不上用這樣糟糕的砝碼。我們需求清晰地看到,不管你情感上喜歡與否,朝鮮局勢的穩定對每一方都是福音。
中國沒必要因為支持朝鮮局勢平穩而安撫韓國,因為儘管韓國有一種受害者情結,但是一個出現動亂的朝鮮還是比一個敵對的朝鮮更可怕。韓國的經濟既接受不了突然統一,也接受不了突然動蕩。同理,韓國也沒必要為了防止半島局勢惡化而拉攏中國。中國所做的一切既是國際責任所在,也是國家利益所在。韓國的態度無論是怎樣的,中國的選擇還是一樣的。
對於中韓這樣兩個政治模式極其穩定和可預期的國家來說,讓半島局勢摻和進有固定邏輯可循的經濟談判當中,有什麼意義呢?中韓間的經貿合作是一個從1992年就開始了的年規模破兩千億美元的穩定交易,你不能說它不受政治波動影響,但它的規模足以使它抵禦其他領域波動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