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楊開煌:王張會 政治和解跨前一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08:34:58


台灣銘傳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楊開煌。(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兩岸“王張會”的議題最近很受矚目,但是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的回應卻是很淡然,值得觀察。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楊開煌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從兩岸關係來看,“陸委會主委”和國台辦主任如果能夠會面,是歷史上的首會,開了兩岸主管官員會面的先例,對於兩岸的發展自然是非常有意義,也象徵兩岸願意在政治和解上跨出一步。 

  會面本身即有意義 

  但是所謂“王張會”是形式性“會面”還是具內容的“會談”、“會議”?其實以目前的形勢看,“會議”的可能性不高,一方面“蕭習會”是主軸,王張沒有舉行正式會議的必要;另一方面當前的馬政府也無意與北京談政治議題;第三方面“陸委會”王郁琦對於稱謂非常在乎,他說過必須以“王主委”稱呼他,但如果只是見面,特別是團隊方式的見面,只可能列隊握手就沒有稱謂的問題。何況過去陳雲林見馬英九也只稱“您”,因此,“王張會”作為兩岸政策的雙方主管官員的第一次會面,就已經具有意義,外界可能不應有過多的要求。 

  第二,從以往的紀錄來看,過去APEC年會中,多次的“連胡會”,大陸“國台辦”主任都會參與,因為大陸預定了“連胡會”,而“國台辦”主任是兩岸事務的主管,自有必要隨行,以便提供必要的意見諮詢。所以兩岸政策的雙方主管官員無法見面,是因為台方過去“陸委會主委”沒有隨行,究其原因,有可能一方面是兩岸事務主管的會面時機還不成熟,二方面可能是主事者個人的個性考量。 

  此次台北方面終於派出王郁琦隨行參加APEC經濟領袖非正式高峰會,其主要目的是什麼?看來可能有三:第一是希望營造兩岸進入“深水區”的良好氣氛;其次是希望兩人見面借以營造兩岸政治接觸、政治見面的可能性;第三是兩人見見面拉抬一下馬政府低迷的聲望。 

  再進一步深思,以上三者又不像馬政府當前努力的方向和馬英九會有的思考模式,目前台灣方面的兩岸事務工作重點在內部,《兩岸關係條例》的修訂、《兩岸服貿協議》和《兩會互設辦事處條例》的審議過關,才是重點。而且也只有在這些法案通過之後,台灣才有籌碼去和北京進行“深水區”的協商,所以,“王張會”是否為下一次較有實質意義的“王張會談”鋪路、打基礎呢? 

  兩岸步調不疾不徐 

  當然我們也會考慮大陸為什麼反應淡然,個人以為大陸方面對兩岸事務的主管會面顧慮小,但會談的顧慮大,首先是稱謂,在兩岸的政治定位還不明確下,稱謂是正名的問題,名正才能言順。其次如果兩岸事務主管的會談,第一次放在第三地舉行,而以後有可能成為慣例,則兩岸事務“內政化”的努力就白費了,所以面對台灣媒體十分熱衷的“王張會”,就盡量淡化,不作渲染。 

  至於外傳藉此次“王張會”促成“馬習會”之說,我認為是一廂情願。如果兩岸在軍事互信機制或是和平協議方面沒有重大的進展,雙方領導人會面沒有任何意義。此外,對大陸而言,兩岸領導人會面更不適合在第三地,藉明年APEC年會在上海會面的可能性也極低。因為在稱謂上,北京不可能放,馬英九也有其內在的壓力,此外,大陸不可能開創一個國際舞名,提供馬英九與各國領導人見面、晤談,宣傳“中華民國”;因此,我認為“王張會”促成“馬習會”的想法操之過急。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兩岸關係要穩定,步調應不疾不徐,王郁琦這次參與APEC年會,雖然說是幕僚性質,屬業務上的需要,但兩岸主管事務官員的見面總還是兩岸關係正面而有意義的發展。~系列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