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北京與天津,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心與北方工業勃興之地,100多年來,城市功能定位糾結卻難以化解。8月16日,《人民日報》刊文“京津雙城欲破繭化蝶(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篇)”,聚焦如何布局北京與天津的城市功能,以及京津冀區域內中小城市的發展。此前,8月8日、11日、12日、13日,《人民日報》連續四個工作日頭版頭條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推出“開欄的話”、“深度觀察”、“高端訪談”、“生態篇”、“交通篇”、“市場篇”等專欄文章。
澎湃新聞報道,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是“龍頭”。“龍頭”昂,龍身才能起。那麼,京津該如何重新定位?區域經濟發展布局如下圍棋,須謀大局、慮長遠,要在棋局中巧布“活眼”。要下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這盤“棋”,就要做活中小城市這一個個“眼”。
北京定位四個中心功能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這是國家對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然而,擁有211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顯然不能簡單“去經濟化”。
“四大中心沒提經濟中心,不是放棄經濟發展,而是放棄發展大而全的經濟體系,構建符合首都特點的高精尖經濟結構。”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李士祥說,“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沒有退就沒有進,退在前面,才能有進;退得堅決,才能進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