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日前,工信部和北京、天津、河北等部門下發《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南》(下稱《指南》),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產業一體化發展,構建“一個中心、五區五帶五鏈、若干特色基地”(簡稱“1555N”)的產業發展格局。
《指南》指出,將引導產業轉移和承接,充分發揮三地比較優勢,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產業鏈有機銜接、各類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的發展格局,並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
“一個中心”即打造一個科技創新中心。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資源優勢,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承擔京津冀地區產業研發、設計、服務等功能,輻射全國。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主體,重點提升創新能力,推進高端共性技術研發和關鍵核心部件研製,加快工業設計、信息服務、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此外,以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區、滄州沿海地區、張承(張家口、承德)五個地區為依托,強化政策支持與引導,實現率先突破,建成京津冀產業升級轉移的重要引擎;建設京津走廊高新技術及生產性服務業、沿海臨港產業帶、沿京廣線先進製造業、沿京九線特色輕紡、沿張承線綠色生態等五個產業帶;並重點發展汽車、新能源裝備、智能終端、大數據和現代農業五大產業鏈。
具體來看,以北京、廊坊、天津為軸線,利用北京技術優勢和天津、廊坊等地的製造能力,承擔京津冀地區科技成果產業化功能,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裝備製造業。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沿海地區則利用港口優勢和製造業基礎,重點發展濱海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煉化一體化等重大項目建設,形成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濱海型產業帶。以保定、石家莊、邢台、邯鄲等中心城市為節點,利用本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
若干(N個)特色產業基地,即以點狀經濟作為帶狀經濟的重要補充,依托現有特色和優勢,積極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圍繞節能環保、醫藥、家具、食品、皮革等行業,形成區域品牌,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產品展示中心、信息集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