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7日電/十八大以來,隨著黨和政府對智庫建設愈發重視,全社會發展智庫的熱情空前高漲,各類型智庫不斷湧現。然而,當前智庫建設仍然存在著跟不上、不適應、不好用等問題,歸根結底是新型智庫人才培養緩慢、領軍人物和傑出人才稀缺的問題。換句話說,建“庫”容易蓄“智”難。
智庫的核心競爭力在人才,必須把人才隊伍作為建設重點,有針對性地強化智庫學者的三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學術意識和服務意識,確保他們成為黨和政府“信得過、用得上、靠得住”的參謀與助手。具體來說,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協同推進。
一是政治意識,在政治立場方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根本原則,必須毫不動搖地予以堅持。縱觀世界各國,智庫學者主要是為政府治國理政出主意、提建議,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為什麼人”的問題,其背後必然有政治立場、價值選擇。中國的智庫學者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自覺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歷史、觀察現實,努力用高質量的成果服務於黨和政府的決策咨詢,服務於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學術意識,在學術積累方面必須夯實基本功。智庫學者想拿出一流成果,必須先夯實自身的基本功。其一,苦練內功,以扎實的基礎理論研究作支撐。智庫建設與傳統學科建設中的基礎理論研究不同,它應當立足於國家戰略和發展全局,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開展前瞻性、戰略性研究。其二,摸清實情,開展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中央決定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目的是實現決策的科學化。這要求智庫人才必須俯下身子,深入基層一線,摸透實情,問需於民,從社會實踐中獲取一手的研究素材,為理論創新和決策咨詢提供科學依據。
三是服務意識,在咨政建言方面必須積極靠上、對口跟蹤。智庫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關鍵是看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的建言質量如何。這給新型智庫人才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方面,智庫機構要積極靠上、主動服務。另一方面,智庫人才要對口跟蹤、分兵把守。
新型智庫人才的培養,除了個體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智庫機構積極創造條件,發揮組織作用,幫助人才更好更快成長。在人才培養環節,智庫機構應當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