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茅台,不僅是身份和文化的象徵,當年網友的一句“我為祖國喝茅台”更是讓這瓶產自貴州小鎮的酒染上了濃濃的家國情懷。從最初的“貴州公署酒”華麗變身為“國酒”,茅台的成功既有著歷史悠長的中國酒文化作為底蘊,也有著與中國從舊到新的百餘年政治變遷千絲萬縷的聯繫。
與這個榜單相聯繫的是,年前就有新聞爆料茅台將向國際組織申報奢侈品資格,引起社會輿論一片嘩然。有評論尖銳但不失中肯地指出,茅台若是真的開始走上高端化的道路,那麼只能說是“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該篇評論分析認為,茅台作為政務形象用酒,一旦貼上了奢侈品的標簽,就等於失去了政治環境的沃土。“用國酒來宴請體現的是華夏民族的好客禮儀,把家裡最好的酒拿來給客人喝體現了大國的王者之風。但用奢侈品來宴請國賓,體現的就是奢靡之風”。商紂王的自我毀滅,巴比倫的滅頂之災,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當然,以物價漲跌來斷言一個國家的命運或許有些言過其實,但擋不住公眾發出質疑的還不僅僅是公款消費這一敏感問題。從絕對價格來看,茅台漲價其實無可厚非,畢竟時代經濟在發展;但以相對數量來看,茅台價格上漲之迅猛,又絕非大眾神經所能坦然接受。2011年底,就在坊間因茅台“耍酒瘋”議論紛紛之時,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頒布了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最新的貧困線,而此前貧困線的標準為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以當時飛天茅台的價格接近2000元比較,意味著2011年之前,一瓶茅台喝掉的就是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光以精神效應來看,當初茅台酒廠負責人那一句“茅台不做奢侈品,要讓老百姓都喝得起”還在老百姓心裡熱乎著呢,但睜眼看看現實的冰冷殘酷,可謂是“哀莫大於心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