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募捐提成”背後公益成本的對與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1 13:56:53  


  12名員工在4年多時間募集了2364萬元的善款,這樣“瘋狂的高效”曾讓浙江金華的網絡慈善平台施樂會廣受贊譽。不過,當施樂會“每個社工可以從每筆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為報酬”的消息一出,上述承諾被網民指責為“騙捐”的伎倆。

  在社會對這個網絡愛心互助平台的質疑聲中,很多人提出有償社工與公益慈善之間,是和諧共贏,還是水火不容?在公益成本之中,一個重點便是公益人士的薪酬結構。於是,有償社工與募捐提成帶來的問題便是,究竟何種薪酬體系對公益行業來說是合理的,薪酬究竟是否該與籌資募捐的數額相掛鈎?

  表面上看,施樂會這個網絡慈善平台所面臨的是薪酬結構質疑,實則背後是社會對公益成本的態度與考量。公眾之所以難以接受社工提成,是因為在漢語的語境裡,“提成”往往與商業利益結合的,“有償”、“提成”這些過度企業化的概念,不應該運用到公益機構裡面。

  然而,社會所期待“零成本”的公益注定行之不遠。從本質上來說公益慈善所從事的是社會公共服務,即是與社會整體利益不能分割的服務,就一定需要一些專業人士參與其中,保證服務的質量。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幾乎所有的捐款人從心理上更傾向於自己的捐款能夠全部運用到公益慈善事業之中,但自己的錢從募捐到送抵受助人的手中,這個過程怎能不需要成本?於是,公益“零成本”的說法只是社會一廂情願的奢想,公益人士的熱情依靠道德來激勵和綁架是難以持久的,物質的激勵更為實際也更為牢固。而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由於薪酬低,導致近八成的人因受到生活壓力而最終選擇離開公益慈善行業。

  公益項目一定是需要成本的,承諾沒有行政費用的公益項目,大多是欺騙捐贈者最後在賬目上做手腳偷偷摸摸地從募捐款項裡將成本消化掉。於是,釐清了公益成本的理念之後,施樂會這個網絡募捐平台給社工進行提成,從公益成本的理論上來說應當是可行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