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房宮景區。資料圖 |
不管拆與建,無論是為了旅遊營收還是基於遺址保護,成本經濟是必須恪守的原則,問計於民是決策天平上不可或缺的砝碼。不經濟,民不平,仿造阿房宮的倒掉,就充滿了尷尬意味,難免讓人聯想到那穿越千年的諷喻: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近日,曾為陝西省重點招商項目、投資2億多元的阿房宮景區,在運營13年後將面臨拆除命運,取而代之的是規模更大、耗資更多的阿房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阿房宮景區的“短命”令人唏噓。
秦時阿房宮的命運,後人援引太史公《史記•項羽本紀》“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認為阿房宮毀於一炬。然2002年考古發現,阿房宮遺址沒有任何火燒痕跡,項羽當年燒的是咸陽宮。考古實證證明,阿房宮建築群規模宏大是事實,但這一宏大工程終秦三世也未建成。現代人對阿房宮的想象,源於唐朝杜牧《阿房宮賦》的藝術描摹。而杜牧此文,也是借古諷今,諷喻其時唐敬宗大興土木。
古人有重修文化遺跡的傳統,但也僅僅局限於名樓勝跡和名刹古觀,絕無複建豪奢亡國宮室的傳統。複建阿房宮和重建古城之類,為現代人樂此不疲。如果僅僅是資本所為,而且經過權力規劃和民意考驗,存在就是現實,有一定合理性。遺憾的是,西安仿古的阿房宮,當年是以地方政府招商的項目開建,而今又以保護文化遺址的政府意志拆除,權力主導的倨傲和隨意,讓人難以釋懷。一建一拆,受損的不僅僅是投資者的商業利益,還有政府的公信力。
拆除仿古阿房宮,恢復阿房宮遺址的文化原生態,再度缺乏理性。按照西安市去年的《阿房宮遺址保護規劃》方案,阿房宮遺址是要建立展現秦文化及秦代歷史風貌的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園。在阿房宮遺址上,拆除一個仿古阿房宮,重建一大批新的仿古建築,這樣的折騰無疑加劇納稅人負擔。
秦帝國的阿房宮,在杜牧的長賦抒懷下,變成了奢靡誤國的諷刺符號;現代人在阿房宮遺址上拆與建的折騰,又算什麼呢?(時間:4月2日 來源:重慶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