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家族的DNA,對於考古和歷史研究都是很大的突破。如果這樣的方法能夠推廣,一些歷史的疑團就可能解開,考古工作也能更加便利。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普及歷史知識。對於曹操這樣的歷史名人,公眾還是很感興趣的,DNA一下子把古人拉到現實中來,看看自己和古人是不是一家,不僅有趣,還能增加自豪感和歸屬感。
但說來說去,這還應該是個學術範圍內的事件。只是習慣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人們,喜歡把學術事件變現,讓它成為“經濟增長點”。亳州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發現了曹氏家族墓,曹操早已經成為亳州的城市名片。這次又得課題組幫助,證實了墓中出土的兩枚牙齒屬於曹操的叔祖父曹鼎,板上釘釘了。借東風搞建設,發展歷史文化旅遊,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對於曹操,亳州市政府以前表現得還比較淡定,曾經有負責人表示,老子、莊子、華佗、張良乃至花木蘭都是亳州人,犯不著像別的城市一樣急於搞歷史名人旅遊。但從這次的表現看,這種淡定似乎消失了。這也情有可原,這畢竟是先進技術的第一次運用、第一次確認,也是對亳州人長期精心保護古墓的一種回報。
只是一有學術成果就大興土木這件事情,依舊會引起擔憂。建立各種故居、博物館需要占地,大規模的建設也需要資金來源。地和錢從哪裡來,就是深深的疑問。GDP拉動了,是不是能有回報?回報能否落實到每個亳州人頭上?這些都是大大的疑問。
如果只是一個亳州,還不能算是大問題,關鍵是,課題組下面還要一一考證孔子、堯、舜、禹的身世。中華文明燦爛悠久,歷史上的名人數不勝數,會不會出現證實一個,就有一個地方大興土木的現象?會不會出現地方政府拿著錢,要求課題組優先考證當地人物的現象?有一些古墓和疑似古墓,會不會被迫不及待地發掘?
這麼一來,怕是故居、墓園成堆,DNA卷帶起強烈的GDP渴望,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出現勞民傷財,好好的學術研究,可能會變味兒成了產業買賣,恐怕這是書齋裡的學者們意想不到的。
所以,還真的不應該帶這個頭,就算是帶頭也要慎重。有錢一定要先用到民生上去,而不是一受刺激就興奮,忙著開建古人故居。匆忙上馬,急於求成,思維太簡單,擔的風險也太大。現在各種重複建設、半途而廢的事情,還真不少。
淡定,一定要保持淡定。不是給亳州潑冷水,只是提個醒,但願這都是多慮。(時間:11月14日 來源:山西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