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黑人選手壟斷國內馬拉松賽獎金現象層出不窮。"黑色旋風"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組織化運作、利益分配、各方博弈?是如何催生出一條完整"黑色跑"產業鏈?
一聲槍響,幾位黑人選手,幾乎在同時邁了出去。
很快,他們便與其他選手拉開了差距,一路領先,衝過終點線。毫無懸念,賽事領獎台幾乎被他們壟斷,獎金也被收入囊中。
這成為了馬拉松賽道上的“熱門”現象:前面領跑及最終奪冠的選手,基本上都是黑人。他們成了中國馬拉松賽的“熟面孔”,“地毯式”地包攬名次和獎金,其背後令人瞠目結舌的“商業運作”也逐漸浮出水面。
這些黑人選手,大多是經紀公司旗下的“簽約藝人”,一旦國內有合適的比賽,經紀公司就會派他們出馬,奪金賺錢。
通過進口非洲選手這一“優質原材料”,經紀人將他們送上馬拉松職業選手的流水生產線,與賽事組委會、賽事運營方、贊助商等相關利益方盤旋,源源不斷地向國內甚至全世界商業馬拉松輸出人才,並獲取巨大的經濟收益。這當中的組織化運作、利益分配、各方博弈、行業亂象,催生出一條完整的“黑色跑”產業鏈。
馬拉松的“獎金”盛宴
近年來,全國各地城市馬拉松賽事呈爆發式增長。據數據顯示,2016年在中國田協註冊的馬拉松賽事達328場,比2015年的134場增長了150%,比2010年的13場更增長超24倍。
為了吸引選手參與,獎金也是水漲船高。國內一場大型國際馬拉松的冠軍獎金一般四萬美金,第三名也不低於一萬美金。對於優秀的馬拉松選手,出場費、廣告代言、領跑收入都將接踵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