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林勁:兩岸要追求人民福祉 超越主權糾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00:36:57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林勁(中評社 孫儀威攝)
  中評社上海10月15日電(記者 林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林勁10月11日受邀參加上海首屆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發表論文《關於兩岸關係性質認知的差異問題》認為,在超越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簡單的劃分中之後,現階段推動兩岸關係所遵循就不僅僅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策略,而實際上是在解決兩岸公共性的政治問題,結束“政治對立”。

  林勁說,今後一個時期,“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將是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兩岸政治關係,直接觸及兩岸關係中最為核心的問題,涉及到雙方的法理,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複雜性。

  林勁強調,兩岸關係性質的認知是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主張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勢必影響兩岸各相關政治勢力對於兩岸政治關係及政治定位的主張乃至於相關政策的推行。同時直接決定兩岸的政治互動,相當程度影響兩岸其它關係的發展,以及各個領域的交流及合作。因此,對於台灣內部兩大政治勢力相關認知的分析是“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對此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基礎性工作。

  他說,了解和面對兩岸關係性質認知的差異,進而縮小、克服乃至超越兩岸關係性質認知的差異,是對兩岸政治關係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必要步驟。

  在兩岸關係性質認知中,必須釐清及明確究竟“政治對立”的實質內涵是什麼,是關於“一個中國”的主權之爭,涉及“一個中國”之下的主權共享,或者僅是內戰的衝突,因而要推動的是“結束敵對狀態”?而結束“政治對立”的內容和實質是什麼?

  關於如何逐步減小在相關認知上的差異,林勁以為首先在此問題上起碼應當抱持兩個方面的態度:

  一、本著尊重歷史和現實(包括兩岸關係和國際形勢及格局)的態度,正視現實而檢視既有的相關認知。正視現實才能立足於客觀的認知,否則只能推出偏執的政策主張,從而在兩岸互動中失去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被逐步邊緣化。

  二、本著尋求減小差異、增進互信之途徑的態度,摒棄“先入為主”的固有成見和“逢中必反”的冷戰思維,推動和參與兩岸的相關互動,展開有益的交流、對話、溝通和協商,才能逐步建立、增進和累積互信。

  林勁認為,對“政治對立”的理解不僅要超越主權和領土之爭,而且要超越“主權在民”和“主權共享”的緩衝考慮,歸根到底就是要超越對主權的糾結,兩岸本來就是在各自的“憲政”框架下,追求人民的福祉。“政治”的含義就不是所謂主權或主權性的相關事務,而是全體人民的事業。實質上就是回歸到“政治”這個概念的本義,亦即關於其公共性的思考。因此不僅在兩岸各自內部具有公共性,兩岸之間事務也具有公共性。“政治”不僅是個主權或與主權相關的名詞,更是與公共事務相關的名詞。解決兩岸“政治關係”的談判,就可以轉化成為如何最大程度地構建機制,促進兩岸人民各方面的交流交往,並且最大限度地降低兩岸交流交往事務過程的成本。

  林勁舉例說,兩岸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放探親以來的各種交流,以至於包括“大三通”的最終實現等,所有一般意義上的經濟、文化、人員往來和交流正是在實踐結束這一“公共性”意義上的“政治對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