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基輔藍天碧雲,與2013騷亂時大不同。(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香港3月23日電(記者 楊犇堯)基輔是烏克蘭的首都,也是東斯拉夫文明的發源地。作為烏克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13年寒冬,基輔被迫成為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的主戰場,主城區一度遭到破壞,部份建築遭到摧毀。中評社記者幸運地在2012年夏天到訪基輔,參加由非盈利國際組織AIESEC的基輔實習項目,在示威騷亂之前領略到這座東歐城市的別致美麗和寧靜。
記者第一次聽到基輔這個名字,是小學時候觀看由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特洛夫斯基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改編的電視劇,劇中主人翁保爾和冬妮婭發生戀情的地方就是在烏克蘭基輔,然而當記者親自來到這座城市,卻發現當地鮮有年青人知道《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大多數中國青年都耳熟能詳的作品。
在基輔,談起俄羅斯文化以及俄羅斯歌曲,大概只有宿舍樓下的門衛能哼唱起幾段《喀秋莎》的旋律,自從烏克蘭獨立以後,歐美流行文化早已佔據主流市場,成為年輕世代的向往。記者在基輔生活期間,正值著名的皇后樂隊和搖滾歌手Elton John親臨基輔舉辦露天演唱會,於是乎,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和克列夏季克大街可謂萬人空巷,廣場到處都是手舉啤酒跳舞狂歡的的基輔當地人。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由三位斯拉夫兄弟建造(Kyi, Shchek, Khoryv),公元5世紀基輔成為一座貿易城市,隨後逐漸發展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到了公元10世紀,基輔成為了俄羅斯文明的中心,但到了13世紀,基輔被成吉思汗的子孫攻占,19世紀末基輔成為俄羅斯的工業中心,是蘇聯僅次於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第三大城市,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基輔成為烏克蘭的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