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富士康的血汗奇跡

http://www.CRNTT.com   2010-05-20 09:23:55  


 
新聞鏈接:

秦輝:“血汗工廠”辨析

2010年01月20日05:25經濟觀察報 作者秦輝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勞資關係”和勞企關係 

  2008年新《勞動合同法》出台後引起激烈討論,中國的“勞資關係”問題由此成為公共輿論關注的熱點。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就有,只是在過去“公有經濟”一統天下的時代,“資方”被認為不存在,所以也就無所謂勞資關係。其實,現代勞資關係就是勞企(勞工與企業管理當局)關係。因為在所有權經營權兩權分離的模式下,即便在如今的西方私營企業,本來意義上的 “資方”即資本所有者(股東)通常與勞工也不發生關係。股東通常是與經理人,而不是與工人進行利益博弈。這次金融危機中 “不受制約的經理人坑了股東”的現象就很突出,人們抨擊的所謂“華爾街亂局”,通常也不是指華爾街那些大型跨國公司的股東在“剝削”他們的雇員,而是指那些經理人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害苦了他們的股東,即全球投資者。 

  而在企業中,與工人打交道的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其成員並非 “資本家”,但他們與勞工的利益區隔也是很清楚的。在這一點上,國企、私企並無不同。儘管由於國企的“股東”(全體國民或全國納稅人)與經理人的委托代理關係更加模糊,制約經理人更加困難,因而經理人捉弄“股東”更加容易,在壟斷狀態下通過汲取“股東”的資源給“內部人”謀利的機制可能會淡化其內部的勞企博弈——就像華爾街那些主要不是靠“剝削”員工,而是以“吃”全球股東為能事的大型投資公司,儘管全球股東被捉弄得怨聲載道,公司內部的勞企關係卻通常都不錯一樣。但是對於那些沒有這種壟斷條件的一般國企而言,其勞企關係就像一般競爭狀態下的私企一樣,其雙方利益的區隔與博弈是不能忽視的。尤其是在前幾年的“抓大放小”中,很多這種國企被當作包袱丟給了社會,這個過程中的勞企關係就更容易尖銳化。去年的“通鋼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事例。 

  當然,利益區隔並不是利益的完全對立,更不是“你死我活”、“誰戰勝誰”的問題。作為一個諸要素(資本、勞動、知識、管理能力等)持有者的利益合約,企業如果在“你死我活”的內鬥中垮掉了,對誰都沒有好處。因此“階級鬥爭”與“階級合作”其實是一件事情的兩面,而這件事情就是勞企之間的談判、討價還價和立約。這也是無論國企還是私企都不能回避的。 

經濟周期與勞工權益的悖論 

  但是我們過去總是習慣於 “一切行動聽指揮”,而不習慣於談判。以前的國企是如此,搞市場經濟了,一些私企(尤其是有權勢“靠山”的企業)也還是如此。於是我們的勞資關係或曰勞企關係如何“理順”,一直是個問題。新《勞動合同法》注意保障勞工利益,這應該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進步。但它的辦法並不是確立勞企談判的規則,而只是單純強化政府部門對勞企雙方的管制權力,力圖越過勞資博弈而直接以“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方式來安排勞資關係,這自然難以行得通。 

  然而這個立法的確促進了社會對勞企關係的思考。就在新《勞動合同法》出台前後,香港一個大學生社團發表調查,指斥內地著名民營企業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頓時引起各界強烈反應。在為玖龍紙業辯護的聲音中,“廣東省工會”的聲音尤其特別。由於其後“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蕭條,為刺激經濟保證增長而減輕企業壓力的呼聲興起,本來就有缺陷的新《勞動合同法》似乎進入了冷藏狀態。關於“血汗工廠”的討論也一度淡出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