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中國評論月刊:建構兩岸整合共同體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1-09-28 00:09:21  


 
  (三)實踐:用新的歷史,推動史觀的改變、認同的建立

  歷史無法改變,但史觀可以改變;改變史觀的方法很多,實踐尤為重要。

  1,中國大陸自身建設的實踐。

  前面提及,對將來能夠獨立的信心,是台獨史觀的內容之一。而台獨分裂勢力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源於一個預判:美國一定會採取實質性措施成功阻止大陸統一台灣。因此,欲使台獨死心,必須有效震懾美國的介入,促使台人放棄依靠美國實現所謂獨立的念頭。做到這一點,靠的不是一廂情願、苦口婆心地說服美國“良心發現”干涉我內政的不正當性;靠的是大陸搞好自身建設,主動、有效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增強綜合實力。只有這樣,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才會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兩岸成功進行政治整合的歷史時刻才會早日到來。

  2,中國大陸對台工作的實踐。

  有善心才會有善舉,有交流才會有交集,有共事才會有共識,這是兩岸互動的基本規律和要求。數百年來,兩岸關係、台灣寶島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尤其1949年以後台海分隔,“給海峽兩岸中國人留下了幾多大江大海般深深的歷史遺憾”(鄭必堅語)。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通過新的實踐來改變人們對過去的看法。

  新時期,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讓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尤其新生代)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增進福祉、感受大陸的善意、增進對大陸的信任、撫平歷史創傷、抵擋分裂史觀的衝擊,為兩岸共同體史觀及中國國家認同的建構提供持續的民意動力。

  注釋:

  (注1)此語出自梁啟超《中國之舊史》一文:“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近日歐洲民族主義所以發達,列國所以日進文明,史學之功居其半焉。然則,但患其國之無茲學耳,苟其有之,則國民安有不團結、群治安有不進化者?”《新民叢報》第1號,1902年2月8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