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寶成關:中國基層權力“家族化”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3-08-21 11:22:32  


 
  接班觀念的異化。

  20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中期,為關心職工生活,緩解勞動就業壓力,推動企業和社會的改革發展,我國逐步確立了子女頂接班制度,即父母退休、退職後,由其子女辦理手續,頂替空下來的名額,進入父母原工作單位上班,是我國勞動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這種方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尤其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招工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很多職工子女和知識青年返城就業的重要出路,是當時幾乎人人耳熟能詳的社會現象,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到80年代中期,隨著勞動就業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公平、競爭、擇優就業觀念的深入人心,加之頂替的消極作用日益增加,這種就業制度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至1986年10月1日,國務院關於暫時停止辦理子女頂替補員工作的一系列要求開始執行,這項實行了20多年,被俗稱“接班”的就業制度正式退出歷史舞台。其弊端主要有三點:一是不少地區自行擴大頂替的範圍。二是出現了大量徇私舞弊、弄虛作假、違紀違規的情況。三是對教育、價值觀念和社會風氣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部分年輕人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不高,進取心不強,等靠要觀念濃厚。

  時下,接班制度雖然已經終止多年,但是接班的思維定勢及其弊病帶來的後遺症依然未完全清除,並在一些領導幹部的心中以一種更加異化的形式出現,從目前基層頻頻出現的“權力家族化”現象,我們也能看到其影子:一是將“接班”作合法化的解釋,即通過制度的漏洞,讓自己的親人獲得權力,並策劃出合理的解釋,如“蘿蔔招聘”、“定向選撥”等。二是官員之間進行私下權力交易,即通過相互培養和提拔各自親人的方式,實現權力的合理“接任”,這是時下出現的新型“隱性腐敗”。三是將接班與“世襲”相結合,即從兒時階段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並為之進行造勢、營造關係圈子。四是將接班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化,任人唯親,不光是兒子、女兒,只要有親緣關係的人也納入其中之列。

  民主建設的滯後。

  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十六大強調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十七大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時下,我們提出的中國夢,也是政治文明的夢。毫無疑問,民主對保障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提高政治運行的行政效率,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及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這一新型的民主模式,在民主政治體制改革和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與經濟建設發展進程和人民的期盼相比,仍存在滯後和不完善的地方,帶來了諸多問題,而目前基層政權出現的權力家族化現象,就是其中之一。

  一是協商民主有餘,選舉民主不足。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並將民主集中製作為組織活動原則,在權力的分配、授予等方面也相應採取了任命與選舉相結合的方式。由於歷史傳統和實情不同,我們國家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協商性的,即對官員的任用,通常是小範圍討論或談話後,以黨組或黨委任命的形式出現,而通過選舉選拔任用的範圍和比例較小,即使有,也常常是僅限於副職而正職卻通過任命產生,直選更是只停留在代表選舉的層面。顯然,這種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不平衡的局面,給基層權力的私有化、家族化提供了巨大尋租或腐敗的空間,通過任命的方式,很多親信都能堂而皇之地獲得權力。而從民主的理想狀態看,既然是民主,就離不開選舉,二者需要結合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