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拜雜誌教”折射出中國科研評價弊病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12:19:11  


 
不能僅以雜誌名稱來評價科研成果

  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副教授陳儒軍是三大刊的追捧者,在國內科研工作者匯聚的科學網上,他建言國內學術界對CNS“要見賢思齊”。

  他說,雖然自己與CNS論文無緣,但他對CNS論文還是比較推崇的。 “我知道本領域有幾篇CNS論文,都是上乘之作”。

  他反對批評CNS,認為那是山頂,沒見過山頂風光的人,要想辦法往山頂爬,不要光顧著批判。

  朱猛進也反對看輕CNS。在他看來,雖然原創性的工作不一定都發表在CNS上,但CNS上的絕大多數研究肯定都是原創性的或高價值的。

  然而,在諾貝爾獎獲得者蘭迪·韋恩·謝克曼抨擊CNS之前,中國的學術界早就充滿了對三大刊的非議。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德華曾撰文反對“一味追求CNS”,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CNS論文確實很重要,但不一定能代表學術主流。如果要了解學科領域的發展,不一定非要查閱三大刊,“如果不查閱學術領域的主流期刊,很難對學科領域的發展有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

  CNS受詬病較多的是,雖然《科學》和《自然》是綜合性學術刊物,但也格外青睞生命科學領域的文章,像數學、計算機等領域的學者,很少能在CNS上發文章。此外,《科學》和《自然》還被指責過分追求趣味性。

  科學網博主戴德昌博士認為,《自然》雜誌及其子刊太偏重趣味性和高引用率,“其實,絕大多數原創性工作的趣味性並沒那麼強,《自然》上真正的原創性工作極少”。

  顔寧也在博客中表示:“如果你的研究結果不夠新穎,不能讓更多學科的人感興趣的話,即使結果再堅固,邏輯再完美,那也請投更專業的期刊吧,不適合CNS。”在她看來,從某種程度上說,CNS是給外行看的。

  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舉例說,神經生物學近年最重要的一個技術發明是光遺傳學,相關的兩篇關鍵論文值得獲諾貝爾獎,但它們都沒在三大刊上發表,而很多相關的後續文章發表在三大刊上,這些後續文章自然不如前面兩篇開創性的文章。“這是因為,剛剛出來時,幾個編輯和審稿人沒有馬上意識到其重要性,而後來大家很快都意識到了重要性,才導致後續的文章刊登在更顯眼的地方”。

  饒毅認為,對於科學成果,一定要看內容、做學術判斷,不能單純地看發表雜誌的名稱,“如果只看雜誌名稱,那麼我們各個單位就不用科學家,而可以請初中生來評價科學了”。

  香港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也認為,CNS當然水平高,但閱讀CNS論文也需要批判和分析的眼光,“CNS的論文有瑕疵、有錯誤甚至完全錯誤的不在少數”,所以,CNS也沒有那麼神聖,更不應該頂禮膜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