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白岩鬆:中國傳媒吸引不了優秀的年輕人 | |
http://www.CRNTT.com 2014-05-26 15:53:22 |
“很多政府部門,智商不斷提高,情商依然很低。”當著國新辦和各部委新聞發言人的面,白岩鬆沒客氣,“任何政策出台,如果已經感知到受眾會有怎樣的感受,不去冒犯他們,就不會產生衝突。” 白岩鬆經常要參加這樣的“座談”,實際上,是針對政府發言人的媒體素養培訓。但更讓他盡心費力的,是奔到高校去,培訓年輕人。 這兩年,他隔三差五到高校做講座,搞了“新聞私塾”,辦了“東西聯大”——從北京東邊的中國傳媒大學,到西邊的人大、北大、清華,招收11名一年級研究生,每個月上一天課。 上課的教材和教案都是白岩鬆自己備的,演講的內容都是親身經歷:講工作後八次租房的故事,談“蝸居”、“高房價”,談“拼爹”和“富二代”,也談“北漂”與“逃離北上廣”。 “回想我的大學時代,有很多講座開拓了視野,不一定是接受演講者的觀點,而是因為反對,才有了收獲。”白岩鬆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希望自己最終能走到一百所——哪怕是五十所高校,“講講人生,講講新聞,也可以講講音樂,影響很多年輕人。” 在央視,“超越我們這批人”的年輕人還沒有出現,也讓白岩鬆很著急。 二十年前,他們那一代人開創了《焦點訪談》。而現在,“《焦點訪談》一股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白岩鬆覺得這是必然趨勢。 “現在輿論監督無處不在,報紙、電視、互聯網,輿論監督常態化了。《焦點訪談》的優勢和壟斷地位沒有了,這很正常。它不可能回到當年的鼎盛時期。”白岩鬆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過去打的是蒼蠅,除非現在可以打打老虎——從體制、機制、民主、自由,這些大方向推進,那可能還會有更大的影響力。”他覺得,只有當機制有了新的變革,年輕的一代才可能真正得到成長,“但很難走到這一步。” 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白岩鬆新書《一個人與這個時代》。白岩鬆在書中回顧了電視生涯二十年:從《東方時空》談到《新聞1+1》,從記者、主持人、制片人到評論員,談論自己四種角色的轉變。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