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 
中評論壇: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8-12-03 00:01:41  


 
  在台灣形勢方面,蔡英文的改革遭到保守和激進兩股勢力的挑戰,影響到她的民意支持度。大陸政策因蔡不接受九二共識遭到對岸抵制,對外關係也因此受到不利的影響。

  兩岸面臨的外部環境以美國因素最為重要。特朗普上台後強調“美國第一”,把中共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為了圍堵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在軍事、經濟、外交和文化各個領域和中國進行權力競賽。美中角力影響美國的兩岸政策,台灣成為美國圍堵中國大陸的一張牌。

  受到上述環境變化的影響,兩岸形勢日趨嚴峻,而關鍵就是雙方沒有打開“溝而不通”的僵局,也就是“有溝無通”,有接觸管道存在,但沒有讓它們發揮應有的功能。為了避免兩岸關係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們不能讓僵局無限期地持續下去。因此,我提出“兩岸關係發展三原則”,即“和平共存”、“和平互動”和“和平統合”,作為打開兩岸僵局的思考模式。

  所謂“和平共存”,就是用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思想來維持兩岸求同存異的狀態。兩岸關係的定位,我把它定位成“一中兩治”,“治理”的“治”;“中”是廣泛的概念,包括“中國”、“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文化”等;“兩治”是指兩岸現存的兩個“政治實體”;由“兩治”去詮釋“一中”,由“一中”來規範“兩治”。也就是雙方以各自的法律規範去詮釋“一中”,但不能脫離“一中”的軌道,不能把“一中”詮釋為“一中一台”、“台獨”。

  兩岸“和平互動”是以“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概念,來深化兩岸的各項民間交流和構建兩岸在國際社會的相處之道。後者難度比較高,對岸應該停止挖台灣“邦交國”的行動,讓台灣保有在國際上代表“一中”的機會,並支持台灣參與和民生有關的國際組織活動。過去在馬政府時代,我每次去北京都要談這個概念。最近“斷交”的幾個國家,和台灣都保有五十年,甚至巴拿馬和台灣有百年以上的關係。在“建交”公報裡面,都是用“中華民國”來代表唯一合法的中國。所以我一直強調,兩岸應該在外交休兵,讓我們有機會代表“一中”。同時,也要支持台灣參與和政治沒有關聯、但是台灣老百姓很關心的一些組織活動,比如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奧運、東亞青運等。在恢復民間互動的過程中,肯定會存在一些公權力的問題,所以我也一直強調恢復兩岸政治接觸的必要性,包括官方和半官方機構的接觸。為了確保兩岸的持久和平,我建議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研商結束敵對狀態,甚至簽署和平協議的問題。這個在馬英九政府時期也曾有過這個構想,但最後並沒有實踐。

  最後,走向兩岸的“和平統合”,和平統一是兩岸的目標。我們常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習主席也一直強調要尊重兩岸不同的發展道路,但這個尊重,必須最後要“殊途同歸”。換句話說,就是往“合”的方向去走。我這裡沒有用“統一”,而是用“統合”,兩岸是可以經由談判來研商的。過去在扁政府時代,也提過“統合”這個概念。

  我的發言先到此為止。

  許信良:接下來請蔡院長發表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