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郭震遠:是友非敵 美國對華政策的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1-03-28 00:23:23  


 
  根據對“中美結構性矛盾”實際的使用情況看,使用者一般是將中美的社會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做為中美之間主要的結構性矛盾。另外,近年來也有人,認定作為“新興大國”的中國與作為“現存霸權國家”的美國之間,必然發生爭奪世界霸權的衝突,這也是中美之間主要的結構性矛盾。總之,他們把中美之間,由各自固有的特點形成的差異,如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等,以及所認定的“必然趨勢”,即“中美必然爭奪世界霸權”,視為所謂的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實際上,世界上任何國家之間,包括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以及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都存在著固有的、長期保持而難以消除的、以及必然發生的矛盾,即所謂的結構性矛盾。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所謂的結構性矛盾是否存在,而是這種矛盾對中美關係影響的性質和程度。

  “中美必有一戰”,是強調結構性矛盾對中美關係具有決定性不利影響的最極端的認識。雖然其他相關認識相對緩和,但它們都認為,結構性矛盾,即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對於中國將“爭奪世界霸權”的擔心,決定了中美關係只能有暫時的、表面的改善,而不可能有真正的、鞏固的改善,中美之間也不會有真正的鞏固的合作。

  但是,這些認識完全不符合1949年以來的,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事實。首先,六十多年來,在中美之間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差異始終明顯存在的同時,中美之間的全面、激烈對抗關係,已經逐漸演變為敵意明顯弱化的合作、競爭關係;其次,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中美之間一直存在矛盾、衝突,有時還很嚴重、激烈,但引發的原因十分多樣,而所謂的結構性矛盾並不是主要的;第三,1979年以來,儘管一直存在結構性矛盾,但中美之間發生的各種矛盾、衝突,無論是否由結構性矛盾引發,都沒有導致中美關係重新全面、激烈對抗;第四,儘管美國對於中國快速發展,明顯地心存疑慮,但迄今沒有出現重新全面、激烈對抗的跡象。很明顯,1949年以來的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事實表明,所謂的結構性矛盾,只是影響中美關係的諸多因素中的一小部分,它們的存在增加了中美關係及其發展變化的複雜性,但沒有也不可能決定或改變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基本走向。

  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歷史事實表明,作為所謂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主要內容的,中美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差異,對中美關係的影響,除1989年後的一段時間曾很明顯之外,其餘時間中都比較有限。例如,所謂的人權問題、西藏問題等,都對中美關係有所干擾,但都沒有形成嚴重損害。這表明,中美之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的各種利益關係,包括共同利益與合作,也包括利益的矛盾、衝突,已成為影響中美關係的決定性因素。這在未來時期的中美關係中,還將有更清晰的表現。所以雖然不應無視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以及美國對中國快速發展的疑慮等,但必須首先關注各種利益關係,對中美關係的正面或負面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