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金融市場新狀況與新特征

http://www.CRNTT.com   2011-04-22 08:32:19  


 
  5.市場利率——方向難以確定。

  一季度,市場利率變化較大的,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面對通脹壓力的擴大,多數國家開始緊鑼密鼓地加息。如,印度、越南、巴西、韓國、南非等國頻繁使用加息對策。各國之間的利率差異進一步擴大,尤其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率差異較大。發達國家依然處於穩定低利率和觀望低利率狀態,發展中國家則處於防控通脹的加息密集階段。雖然目前市場有發達國家利率啟動的呼聲,但目前依然不明朗,繼續在觀望之中。

  6.銀行業——利潤增長明顯。

  一季度,全球銀行業發展超出預料。尤其是美國的銀行業表現突出。美國銀行業一季度宣布的去年盈利水平超出預計,創出30年代以來最大的利潤增長年份,進而使得全球銀行業市場重現生機與活力。

  與此同時,國際銀行業的差異進一步拉大,銀行格局呈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態勢。一方面,強強合作進一步強化了西方銀行。尤其是美國銀行保持著全球領先的資本實力。2010年美國銀行業淨利潤總額875億美元,為近3年最高水平。而歐洲雖然有歐債危機的衝擊,但銀行業的穩健依然可見。而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在2月15日宣布組合,將合併組成全球規模第一的交易所運營集團,顯示出西方的金融機構強強組合已成為趨勢。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韓國銀行業反遇倒春寒。2月19日,韓國6家儲蓄銀行被停業6個月。而又有更多國家銀行經營壓力在加大。國際銀行業的這種不均衡,繼續擴大了世界經濟與金融的不平衡。

  國際金融市場新的特點

  1、 突發因素尚未破壞經濟實質。

  一季度,國際金融市場面臨諸多突發因素的巨大衝擊。如,西亞—北非國家的內部衝突、利比亞問題以及日本大地震等,對金融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但國際金融市場並未受到實質性破壞。尤其是自北非國家動蕩以來,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並未受到實質性影響。因為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基礎和市場比重相對較小,進而對整體世界經濟並無大礙,影響不大。

  而迄今為止世界經濟格局也未有實質性變化,發達國家依然是支撐世界的主導力量,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依然只占有增速和增量的優勢,不僅難以撼動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更難改變世界經濟的發展層次。發展中國家的挑戰力有限,過分誇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水平,脫離現實,並不利於有效識別經濟風險和判斷形勢。

  數據顯示,世界經濟的預期增速依然保持在3%的水平。主要地區的增長差異進一步擴大,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的經濟優勢國家,亞洲依然保持著地區經濟增長的優勢,而歐元區將繼續處於脆弱、乏力的狀態。另外,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貧困國家則面臨著經濟發展的生死階段,而非財富積累的高漲時期。世界經濟差異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而國際突發因素的連番迭起,並未扭轉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和復甦態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