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任劍濤:現代國家建構的文化根基

http://www.CRNTT.com   2011-11-28 14:51:12  


 
二、現代國家歸屬的三種文化類型

  現代國家如何處理好國家建構當中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為建構現代國家聚集文化資源的關係?為了做這個雙邊關係或者兩者的關係而生成了三種現代國家的文化類型,哪三種現代國家文化類型?

  第一,從政教合一到政教分離,叫做是西方國家文化的類型。這個分析類型僅僅是一個分析類型,而不是源自於西方僅僅屬於西方的類型,這是我們今天抗拒西方抵抗政治學最基本的假設,這個假設是最荒唐的,源自中國的玉米歐美都不能吃?這是非常荒唐的說法,因為源自於某個區域的創造在人類總體的政治文明中是可以相互借用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就像啟蒙運動時期,18世紀的歐洲對中國古典政治文明的借鑒是一樣的。

  我們對英法德法的劃分,一般認為這種劃分非常粗鄙,我也認為非常粗鄙,但並非毫無道理,為什麼把德法連貫在一起?因為在現代國家建構裡德法的文化積澱遠遠不如意大利。意大利的教皇權力跟王權上千年的搏鬥,和後來為現代國家聚集文化資源展開的人文主義跟神文主義的競爭,教權跟王權本身的勾心鬥角,那種衝突驚心動魄,但德法為建立現代國家進行的文化聚集非常頑強。這樣的一種文化建構在法國顯現為對“英倫三島”現代政治文化的積極引進,這個積極引進最大生存結果就是孟德斯鳩,孟德斯鳩寫法的精神把洛克的《政府論(下編)》拿來更細致化、系統化、可行化。比如說洛克的“三權分立”是把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作為三權分立,孟德斯鳩說外交權是行政權力的一種,而不是獨立的權力,因此修正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由此奠立了現代“三權分立”制衡的政治文化。但法國人引進英國文化,哪怕在18世紀啟蒙運動以伏爾泰掛帥對英國的現代政治文化欣喜若狂,極度欣賞,甚至仰慕崇拜,但法國人並不接受,法國人一直抗拒為現代國家建構聚集文化資源而臣服於現代政治文化的陰影中,所以法國建構現代國家始終不太成功,他想稱霸世界的雄心一直沒有得逞。法國的文化積澱也好,在文化積澱的政治基礎結構建構裡集合歷史文化傳統也好,因努力的方向上的障礙,法國人沒有能夠真正完成可以有典範意義的現代國家建構。(典範意義在19世紀是英國,20世紀是美國)

  德國怎麼樣?德國一建立國家時,它的歷史文化傳統追溯很遠但非常稀薄,特別欣賞他們民族那種歷史政治雄心和偉大的政治建構能力,但俾斯麥一來是通過鐵和血達成德意志民族的統一,通過暴力建立國家不足以把國家正當化,正當化過程就是文化資源聚集的過程或者對歷史文化傳統進行現實激活的過程。於是出現了兩撥人,一撥人是詩化的浪漫哲學,比如赫爾德、海涅、歌德這樣一批詩人,他們為了自己民族的形成訴諸於語言與詩歌等活潑力量,使德意志民族產生高度的國家認同。這樣的文學聚集力量類似於中國:活性力量有餘,理性力量不足。而一旦德國人轉換視角為現代國家建構聚集文化資源時,為國家進行哲學梳理時,康德有了“自由憲政”的認識,因而特別強調“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但康德沒有在人是目的基礎上建立完整的國家理論,只是強調至上的權力哲學在現代國家建構當中的核心意義,但德國裡的主流是黑格爾主義,費希特對於國家建構的痛心疾首,當時德國四分五裂,容克地主集團對國家的統一根本不抱信心,所以才引導俾斯麥用鐵和血推動國家的建構。這種建構的結果,在威廉皇帝時,黑格爾的基本總結是要試圖建立起強大現代國家,國家必須是是在市民社會之上,為市民社會提供倫理法則一個目的性建構,國家就是目的。這種建構很厲害,也是現代落後國家要建立起自己現代國家形態最強有力的號召口號,中國今天也是如此,一說中華民族要崛起,要建立現代國家,不由自主的在1949年前把這個國家交付給國民黨,在1949年後交付給共產黨,但沒有發現建立這樣的國家不是由國家自上抽象的國家權力運作的結果,而是每個公民相互博弈,由國家來保護公民權利,建立起“Power”和“Right”,這種互動結構因此成為英國的工具性國家。德國人為建構現代國家聚集的文化資源,在最深層的政治哲學理念上,由黑格爾主義帶出了一個封閉的國家哲學,因而這種國家哲學的國家主義以愛國主義顯現的國家崇拜成為國家建構最深刻的價值理念,因而才會引導出後來的尼采、海德格爾、希特勒,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基點:崇拜國家,崇拜國家在這裡不是對國家的政治判斷,而是對國家的價值信念,因而德法在西方的判斷裡屬於為國家建構聚集的文化資源失敗的典型。

  為現代國家建構聚集文化資源成功的是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的美國,英國人也好,美國人也好在現代文化建構的歷史文化傳統付出上,他們的資源是稀薄的,英國沒有大的歷史積累,希臘羅馬文化跟他們無關,從現代國家建立來說,英國人最成功的在於為現代國家建構聚集文化資源非常成功,為什麼?第一,經驗主義哲學的建構在英國根深蒂固,弗蘭西斯.培根對現代經驗主義的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支持,由此綿延至下,到洛克的經驗主義哲學,使人們通過五官感覺來認識自然世界,對象世界包括三個:自然界、生活的社會、人。人把人當作對象。這樣一種建構使得英國民主在使用神法、人法這樣的神人關係中世紀憲政結構以來一直延續政治領域裡的經驗主義路線,這個經驗主義路線儘管有自然法提供一個信念基礎,好像不是透徹的經驗性邏輯,但自然法的信念是萬千世界大化宇宙自然流行的天然公正性,這種天然公正性是我們建立現代國家有一個經驗性推定的必要化信念,價值基礎。在這樣的基礎上,英國人不斷的通過權力與權力之間的博弈,不斷的通過國家與社會之間的博弈,不斷的通過社會組織之間的博弈,不斷的付出代價,歷經470年把傳統的農業國家、帝制國家轉變成君主立憲國家,其中當然有驚濤駭浪,但沒有能夠真正顛覆英國人嚴密的、漸進的、波瀾不驚的為建立現代國家建構聚集文化資源的歷史過程,1215年一直到1688年,這個過程沒有中斷過,不斷的積累,不斷的推敲,不斷賦予新含義,這裡面文化的聚集到最會一定會頑強建立現代國家的文化生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