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台日漁業協議對兩岸東海合作有何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4-12-20 00:17:13  


 
  漁業協議對兩岸東海合作的影響

  在台日簽署漁業協議之後,面對中國大陸從維護民族大義高度呼籲加強兩岸聯手保釣,台灣社會的熱情度和關注度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台灣當局對兩岸合作的態度相對消極,這說明該漁業協議對兩岸東海合作的負面影響是明顯的。

  1、降低兩岸東海合作的可能

  在簽署漁業協議之後,台灣對兩岸聯合保釣的道義壓力相對減輕,使得兩岸原本有可能實現的合作事項也變得更加渺茫。

  一是台灣漁民的漁業利益得到暫時維護。在該協議簽署之後,基本明確了台灣漁民自由捕魚的具體海域,這對滿足台灣部分漁民的現實利益具有直接效應。從劃定漁業開發範圍上,雙方合作的海域面積並不大,但卻初步滿足了台灣漁民對部分特有魚類的捕撈需求,且不少漁民對此結果表示欣慰。從潛在捕獲量看,由於這一海域盛產的若干魚類是特有的,在台灣社會具有很高的市場價值。據報道台灣每年大約有800艘漁船前往釣魚島海域捕撈,儘管會受到洋流、季節等客觀因素影響,但4萬噸的捕獲量也相當可觀。⑩與此同時,在獲得釣魚島附近海域漁權後,台灣當局在鼓勵台灣漁民前往釣魚島海域的同時,並不歡迎大陸漁民進入該海域,堅持在釣魚島漁業資源開發上與中國大陸劃清界限。可見,台灣當局不願在簽署協議之後令日本再次質疑兩岸關係過密的情況出現,也說明對兩岸東海合作持不作為態度。

  二是台灣當局的輿論壓力有所減輕。長期以來,台灣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備受詬病,不僅其行政當局在主權宣誓上不被美日所重視,而且在台灣社會內部還存在著質疑釣魚島主權歸屬的聲音。但在漁業協議簽署之後,台灣當局的輿論壓力大大減輕,無論是批評政府的軟弱無力,還是質疑釣魚島是否屬於台灣的媚日言論都趨於平靜。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在規定海域內具有平等權利,並不存在任何一方的特權行為,這就意味著台灣漁民前去捕魚是受到相關法規保護的。儘管釣魚島12海浬之內並不對台灣漁民開放,但台灣漁民能夠在此海域其它地方合法捕魚本身就是一種有限進步,這種經濟成果是不應被抹殺的。因此,對於台灣當局而言,該協議不僅初步滿足了島內漁業經濟和漁民生計,而且維持了當局擁有領土主權的一貫主張,這會使社會輿論減少對政府的批評態度。在此背景下,台灣當局自認為在處理釣魚島問題上不僅沒有失分,而且取得明顯進步,也就無須面對強調兩岸聯合保釣的輿論壓力,進而也不會主動配合大陸的保釣行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