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臺灣人講述真實的臺灣(上)

http://www.CRNTT.com   2011-04-24 09:29:03  


台灣個人自由行就要來了
台灣一座民居前的競選旗幟 攝影_顧錚
2000年3月18日,兩位年輕選民在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後,向記者展示自己的選票
 


除了恨,我也愛臺灣選舉

  文 _羅世宏

  (作者系臺灣學者,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從校園到社會

  在臺灣,選舉已是家常便飯,各種大大小小的選舉從未間斷,大的選舉有“總統”、“立法委員”選舉,小的選舉包括各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定期改選直轄市議會議員、縣(市)議會議員、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長、村、裏長等等。

  先從我最熟悉的大學校園說起。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公立大學,如同臺灣的其他公立大學,大學校長的任期是四年。現任校長如果想爭取連任,必須在任期届滿前舉辦公開說明會,幷由大學教職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校務會議行使同意權,若同意其連任的票數不過半,現任校長即無法連任,而必須啓動重新遴選校長的程序。

  遴選校長的程序啓動後,有志于參選校長的校內外教授必須經由全校專任教師票選幷獲得一定票數後,才有資格被選爲校長。在票選前,多位校長候選人必須公開說明治校理念與具體做法,也需要回應大學師生的各種提問。這是臺灣大學校園中“校園民主、教授治校”理念實踐的一部分,校長的行政權力來自于“選民”(大學教師)的授權,而且這種授權的性質是暫時性的。

  從校長以下,各個學院和系所主管也需經由一定的公開遴選程序産生,先由學院和系所教師互選産生院長、系主任遴選委員會,再由遴選委員會票選院長、系主任。

  許多大學校園裏的學生自治組織近年來也出現選情冷淡的情形,學生會和學生議會代表的參選者少,或許因爲現今許多大學生忙著玩樂、打工、考研、投考公職或準備就業,而無暇投入太多心力去參與校園公共事務。

  這與二十年前我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形成極大反差。當年學生自治組織普選制度是好不容易才爭取實現的,爲爭奪大學學生會長職位或學生會代表席次,國民黨籍和非國民黨籍的學生參選人陣營旗幟鮮明,全力以赴。校園選舉與校園外的政治選舉,也不過是一墻之隔,當年歷經校園選戰洗禮的活躍學生,在畢業後真正步入政壇的也不乏其人。

  小校園是大社會的縮影,但校園選風相對乾淨、平和,至少在選舉過程中不容易出現黑函攻擊、買票賄選等“斯文掃地”的狀况。政治選舉則不然,臺灣各項公職選舉不時發生各種亂象,從“總統”選舉的槍擊意外,到地方選舉的買票做票,候選人的作秀表演,選民的民粹激情,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在這個背景下,也就不難理解香港影星成龍公開說臺灣的選舉是個笑話,或一些大陸朋友對臺灣選舉冷嘲熱諷,因爲臺灣人有時也對選舉亂象感到不好意思。不過,對于嘲笑和全盤否定,臺灣民衆一定很不服氣。

  一場角色扮演的戰爭游戲

  先說說選戰,臺灣選舉宛如一場無烟硝的戰爭,是一場又一場角色扮演的戰爭游戲。這場戰爭游戲的規則,以選票多寡决勝負,但勝者不爲王,敗者也不至于落草爲寇。勝者無法權力一把抓,反而受到許多權力的約束,包括必須依法將個人及至親的財産攤在陽光底下。敗者不至于全盤皆輸,仍可透過議會或是公民社運的渠道,行使監督制衡選戰贏家的權利。

  更重要的是,這一場又一場的角色扮演游戲一般是公平的。贏家不一定永遠扮演贏家,輸家也還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因爲永遠有下一場輸贏未定的選舉等在前頭。

  “看來是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的可能性比較大?”我邊看電視新聞邊點評。

  老婆在一旁却不以爲然地說:“亂講,我覺得蘇貞昌比較可能。”

  “要不要賭賭看?”

  “賭就賭,誰怕誰?”

  一場小家庭內的玩笑或餘興節目就這麽開始,外張內弛,不傷感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