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結構嚴重失調將影響中國經濟增速

http://www.CRNTT.com   2016-07-17 07:47:23  


人口和制度是社會發展的兩大基石。要擺脫當前及今後發展困境就必須標本兼治,必須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和全面完善人口戰略政策並舉,缺一不可。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當前中國人口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人口數量轉向人口結構,呈現嚴重少子化叠加快速老齡化的人口結構扭曲與人口眾多並存的新常態,成為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可能導致中國出現經濟增速台階式下行等重大風險,因此需早做應對。

  當前人口結構嚴重扭曲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人口學者、高級統計師姚美雄文章介紹,中國現代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加上以往過嚴生育政策的長期實施,嚴重扭曲了中國人口結構,使得人口發展出現新的發展困局。

  一是嚴重少子化,未富先“少”。中國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1982年為33.6%,2015年只有16.5%,下降了17.1個百分點。大大低於世界27%的平均水平,遠低於印度的34%,比美國的20%還低;同時0~14歲人口總量也大幅下降,2015年只有2.2億人,比1982年減少了1.2億人。中國處於嚴重少子化水平。

  目前發達國家人均GDP普遍在2.2萬美元之上,而中國在7000多美元。中國的富裕程度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然而少子化程度不僅遠低於中等收入國家水平,而且已達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水平。少子化大大超越了經濟發展階段,出現嚴重的未富先“少”,已危及人口可持續發展。

  二是人口老齡化提速,未富先老。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15年已達1.44億、占全國人口的10.5%。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億,占總人口比重將超過30%。

  三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居高不下。2010年,0~19歲人口男孩比女孩多了2210萬,男女比例是114.6比100。

  人口困局制約社會經濟發展

  文章認為,當前中國人口危機初露端倪,2020年之後恐將全面爆發,並深刻影響當前及今後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削弱經濟發展動力,制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是減少了勞動力供給。少子化將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將使得勞動力老化且供給不足。中國勞動力供給短缺局面已拉開帷幕,2012~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連續4年下降,2015年流動人口30多年來首次出現減少。可以基本判斷中國勞動力供給高峰已產生並出現了拐點。勞動力供給將由“無限供給”轉為短缺、由結構短缺轉為全面短缺,今後中國企業用工成本的優勢將不複存在。

  預計2020年之後,中國將爆發勞動力危機。20~34歲的青年勞動力,是勞動力的主力軍、生力軍,2022年至2025年4年間,中國每年將淨減該年齡段人口1100萬人以上,到2030年則將比2010年減少1.04億人、總量只有2.21億人。20~44歲的青壯年勞動力,是活躍經濟人口,2025年將比2010年減少0.94億人;到2030年則只有4.49億人,將比2010年減少1.20億人。20~59歲勞動年齡人口是有效勞動力,到2030年只有7.64億人,將比2010年減少6900萬人。

  屆時,招工難將成為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許多單位尤其是企業將面臨無工可招的窘境,將促使工資大幅上升、產業競爭力急劇下降,從而制約經濟增長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二是會弱化社會創新能力,降低社會勞動生產率。青壯年是社會創新的主力軍,由於青壯年勞動人口急劇減少,將減少創新人才總量,嚴重弱化社會創新能力;此外,勞動力老化也將導致社會勞動生產率降低。

  三是降低消費能力,影響內需。青壯年是社會消費的主體,老年人消費欲望和需求、消費能力相對較弱,一旦青壯年人口比重下降,就會降低整個社會消費能力,導致內需不足進一步加劇,很多產業就會萎縮,極大影響中國經濟轉型。

  四是社會養老面臨空前壓力。2020年後,屆時既缺乏養老所需財力也缺乏養老所需人力。尤其是2030年後,養老問題將更嚴重,屆時供養一個老年人所用的勞動力將由目前的近5個演變成2個。

  五是造成社會總儲蓄下降。青壯年人口減少及養老負擔增加,將導致社會總儲蓄減少,使社會總投資下降,弱化經濟增長動力。

  六是將引發房地產泡沫提前破滅。青壯年是購房的主要推動力,青壯年人口急劇下降,對房地產業將構成沉重打擊,少子化日益加劇將使房地產泡沫破滅並難以復甦,日本就是前車之鑒。

  或引發經濟台階式下行

  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依托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優勢,緊緊抓住全球化機遇,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經過30多年艱苦努力,邁進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已達7000多美元,GDP總量位居全球第二,成為了全球工業品生產製造基地和世界工廠。

  然而,隨著少子化的日益嚴重,勞動力供求發生逆轉,未來勞動力供應量將急劇下降,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將成為歷史。傳統依靠勞動力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到盡頭,已難以為繼,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

  由於少兒人口大幅下降,減少了未來的勞動力供給總量,從而造成人口紅利期縮短。中國人口紅利已於2010年出現拐點,開始衰減,並將於2020年左右枯竭,目前處於末梢期。同其他國家人口平穩變動不同,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之後,將快速進入人口負債期。人口紅利的消失,必然會帶來經濟增長的減速。2020年之後,僅考慮人口紅利消失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就將導致潛在經濟增長率在過去三十多年年均增長率基礎上,降低2個百分點左右。

  作為發展中大國,大量增加勞動力投入依然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未來勞動力供應量的急劇下降,會造成中國在現代化進程推進中,過早喪失勞動力比較優勢。在全球化背景下,屆時中國既無發達國家的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又無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在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後,中國將遇到改革開放後最為嚴峻的社會經濟發展危機,或將面臨經濟大幅滑坡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雙重風險。

  人是社會發展的首要因素。勞動力的減少,就意味著財富創造者的減少。由於人口的劇變將導致中國潛在生產率大幅下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既不是U型、V型,也不是W型,而是台階式下滑。“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將維持中高速,“十四五”將下一個台階,進入5%左右的中速,2030年後將再下一個台階進入3%左右的低速。由於中國經濟體量已經較大,中國經濟增長應從速度趕超型轉為質量效益型。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於這兩個百年目標,從人口角度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有憂無險;而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則存在重大戰略隱患。問題就在人口上。

  由於中國尚處於人口紅利末梢期,還有較為豐富的勞動力供給。此外,當前中國還存在市場化程度低、服務業發展滯後、創新能力不足及城鎮化水平低下的發展瓶頸。上述四大領域不僅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而且在市場化、服務業發展、城鎮化方面也與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些差距既是約束條件也是潛力所在,這幾個方面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大引擎,有效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要注意人口再生產是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至今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人口結構處於少子化(即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20%以下)情形下,能由中等收入經濟體演變成發達經濟體。當前中國發展水平離現代化目標距離甚遠,然而人口已進入少子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