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港澳論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喀什,這個特區不一般

http://www.CRNTT.com   2010-05-24 09:31:03  


 
新聞鏈接4:

鳳凰周刊:最後的喀什

2009年07月12日09:14鳳凰周刊 周宇

恰薩老城孩子

  2009年3月底,喀什老城,正午。一塊雕琢繁複的伊斯蘭風格圖案,和上百年依附的生土牆壁一起斷裂下來。

  大股灰土騰空而起,遮蔽了現場。推土機轟響著退後,等待下一次衝擊。

  “把我也埋在這里吧。”一老者流淚屈膝,被兩個年輕人扶住。

  緊鄰的另一棟土坯房,三四個人站在還沒拆完的孤零零的房頂上,高舉大錘,砸開房頂,砸倒土牆。

  阿裡木江站在圍觀的人群中,目睹老城闊巴克巴扎路的拆遷。從小在他心中堅固無比的生土老屋,在推土機面前比磚造的房子脆弱得多。

  2009年2月26日,新疆喀什市政府宣布,歷時5年、投資30億元的喀什老城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這也是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造行動。官方稱,8平方公裡老城區中,大約1平方公裡的迷宮式街巷將得到整體保護,其他部分將會被拆除或改造、加固。

  喀什是南疆傳統的維吾爾族聚居區,市中心僅存的吾斯塘博依、恰薩兩片老城區,是現存最後一處完整的維吾爾傳統建築和生活社區。兩片老城以艾提尕爾清真寺為中心,隔著寬闊的解放北路毗鄰相依,像一只被切開了胸膛的大鳥。從空中鳥瞰,老城區的房子連成一個個高高低低的小格子,被新城的長方體高大建築包圍,像是一片留存的密碼。

  這片密碼多年來正在被蠶食,一些老巷子的線索消失,變成越來越逼近的高樓大廈。人們擔心維吾爾世界的一些內容從此無法破譯。

  改造行動在海外引起波瀾。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美國、土耳其等眾多國家的維吾爾論壇從2008年底就開始討論此事。

過街樓的陰影下

  穿過被完全拆掉的闊巴克巴扎路,阿裡木江走向巷子深處的老屋。

  時過一月,滿地灰土之中,已看不出曾經存在過什麼樣的房屋。曬得黝黑的工人坐地敲打碎磚,最古老的土磚被遺棄,碾為齏粉。

  一塊廣告牌竪立起來,描述著這片老城改造後的動人效果:整齊的6層火柴盒式建築,玩具樣的汽車魚貫而行。廣告牌後面,現實中汽車的喧鬧已經傳來。

  進入小巷100多米,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座過街樓投下大段的陰影。一對外國遊客在陰影前放慢了腳步,猶豫是否繼續往小巷深處走。老城彎彎曲曲的小巷對遊客就像迷宮,被稱為“時間停止的地方”,需要辨識地磚是六邊形或正方形,來分辨是通路或死巷。阿裡木江熟悉附近所有的小巷,以及兩旁生土房子的主人。

  回到家,關上木門,阿裡木江又回到厚厚生土牆的庇護之中,身上炎熱褪盡。清晨,老屋門窗大開灌進涼爽的空氣,日頭升高後關門閉戶,屋裡可清涼整整一天。

  阿裡木江在屋內鋪著的地毯上坐下,陽光透過伊斯蘭風格的窗欞照進這間傳統民居。牆角是花磚拼出的彩圖,伸手可及。客廳的整面牆用石膏做出一排排清真寺形狀的小格子,里面擺滿精美的瓷器,它們與老屋長年相伴,有的歷經了幾代人。

  阿裡木江的爺爺和父親都出生在土屋裡,阿裡木江的胡子一點點長出來,直到變成和爺爺一樣長,生土築成的老屋卻看不出什麼改變。

  生土,是喀什民居的最重要特征。不願透露姓名的喀什學者將其描述為“土木結構方形平房,用厚厚的土坯砌成,房頂用木料加封蓋,複以葦席、麥草、草泥沒頂……為了抗震,牆基寬為70厘米到90厘米,其堅固程度在伊斯蘭世界很少見”。

  阿裡木江的爺爺回憶,老屋100多年前修建以來,一直堅固舒適,無需修繕。四周的街巷也一片寧靜,感覺不到時間流逝。

  平靜的生活中,突然的變化接踵而來。

  1958年,喀什通電。這一神奇事件,改變了老城人的作息。在這之前,儘管有了汽油燈或蠟燭,老城人仍舊按著真主定好的時間,天一黑就睡覺,清晨4點多就起床。夜晚登上老屋的涼台,看到的是庇護著一片生土牆垣的月光。

  通電之後,夜晚像一個燈籠,不但夜市的巴扎(維族集市)被電燈照亮,人們在家里也可以看書聊天,延遲入睡。

  1968年,紅衛兵闖進老巷子。他們扯掉婦女的頭巾扔到地上,砸毀古物和清真寺,衝進家里燒毀典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