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 |
中評深度:王棟談拜登政府對華政策 | |
http://www.CRNTT.com 2021-08-20 00:02:46 |
王棟:經貿關係一直被稱作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是在過去幾年中,中美經貿領域不斷累積的分歧摩擦導致中美經貿關係產生很大矛盾,特朗普政府極端不負責任地發起了中美貿易戰,使得中美關係出現了急轉直下的變化。 事實上,在特朗普時期,中美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很大程度上已經將中美經貿領域的一些主要的、能夠解決的矛盾談至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其中包括人民幣匯率問題、金融行業准入問題、中美貿易赤字問題、知識產權問題、技術轉移問題等。 關於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今年4月我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出中美應形成新的“接觸共識”。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美國形成了一個“接觸共識”,主張對華採取所謂的“接觸戰略”,這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假定,即美國將中國視作一個需要由美國來“改變”的“他者”,並希望把中國納入以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中,甚至希望未來中國逐漸在經濟政治上和美國趨同。但是,美國的這種“舊接觸共識”存在認識論上的嚴重謬論,無異於“刻舟求劍”。在四十年多年過去之後,如今的中國非但沒有按照美國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反而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美國很多精英失望了,開始認為對華戰略接觸失敗了。現在,美國實際上是從一個極端到了另外一個極端,從最初的“想要改變中國”一下子轉為“視中國為最大的挑戰和威脅”。而這背後也有認知心理學所說的“信念系統的過早閉合”(premature closure of belief system)這一機制在起作用。譬如,美國精英認為,“中國一直對美進行戰略欺騙,表面上談合作共贏,其目標實質是要挑戰、取代美國霸權,而美國現在已經看透了中國的戰略意圖,不會再上中國的當。”這就是典型的“信念系統過早閉合”導致形成的偏見。曾得到特朗普賞識的共和黨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所著的《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秘密戰略》一書就集中代表了這種觀點。該書前幾年出版後在美國風靡一時,被很多美國鷹派引為解讀中國戰略意圖的圭臬。無獨有偶,美國“少壯派”中國問題專家、新任拜登政府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鬆(Rush Doshi)最近也出版題為《持久戰:中國取代美國主導秩序的大戰略》一書,其中言之鑿鑿,斷定中國具有一個長期的逐漸取代美國領導地位與影響力的戰略。儘管該書對中國的戰略意圖做了嚴重誤讀和歪曲,但卻受到美國戰略界、政策界的熱捧。這反映出對中國戰略意圖的這種嚴重誤判和誤讀已經成為美國跨黨派主流共識,也成為支持美國對華全面戰略競爭的邏輯和認知基礎。上述美國近年對華政策變化的認知和心理層面的根源值得關注和深思。 我在《外交事務》的文章中提出,當前美國首先要改變其對華政策認識論上的謬誤,要真正學會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同中國形成“新接觸共識”(New Engagement Consensus)。在這個“新接觸共識”之下,中美之間並非零和博弈,不是你死我活、爭奪霸權的關係。恰恰相反,在“新接觸共識”之下,中美有可能成為未來國際體系演變的穩定支柱,與其他利益攸關方一道,共同推動全球秩序向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這一觀點提出之後,在國際戰略界、政策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客觀上應該說也對拜登政府構成了一定壓力。有意思的是,拙文發表之後不久,白宮“印太”戰略協調人坎貝爾在出席斯坦福大學一個研討會時,刻意強調中美關係的“接觸時代已經結束”,今後將進入競爭時代。這可以看成是拜登政府試圖維護其對中美關係定義權和話語權的努力。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