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周海嬰生前披露魯迅之死疑案

http://www.CRNTT.com   2011-04-10 10:23:21  


 
70年期間的查證之旅 

  在父親病危和去世的問題上,對須藤醫生的行為,母親、建人叔叔和我都取懷疑的態度,這個態度不僅從來沒有改變,而且我們從來也沒有放棄探查求證。我們還通過組織向中央匯報過,並請求中央幫助查證。沒想到這種觀點有一天忽然被上綱為影響中日兩國關係的“國際問題”。那是在1984年5月,紀維周先生發表《魯迅之死謎釋》,指出醫生療救過程中種種疑竇,推測他有否圖謀,這種懷疑,對我們親屬來說並不新鮮,但在學術界卻是首次提出,因此日本魯研界也很快有了反應,這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應該也不值得大動幹戈。然而上世紀80年代正是大講中日友好的時代,這種時候提出這種觀點,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於是紀先生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無端遭受種種責難,並被迫公開檢討,現在看來這是極不公正的。 

  有不合時宜的人和事,就有合乎時宜的人和事。1984年2月,上海方面組織了有9個醫院23名專家參加的“魯迅先生胸部X線讀片和臨床討論會”。這樣大的動作,或許是有所安排有所布置的,目的是取得關於魯迅的病情和死亡的“科學的、權威的”結論。 

  讀片會的診斷結論是:⑴慢性支氣管炎,嚴重肺氣腫,肺大疱;⑵二肺上中部慢性肺結核病;⑶左側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 

  並推斷魯迅先生死於在上述疾病基礎上發生的左側“自發性氣胸”。 

  這個結論與須藤醫生診斷幾乎完全一致。我想說的是讀片本身大致是可靠的,但根據讀片確定父親的死因為“氣胸”則不見得就是臨床的事實。 

  2006年4月,我們請上海胸科醫院放射科主任郭德文教授,在上海魯迅紀念館對魯迅X光胸片進行了再次審讀。郭教授先從右上方叙述開始,他說右側肺上方症狀是活動性結核,大量浸潤及增殖性病變延續至中部。未見鈣化和空洞。右側下有胸腔積液,郭教授問及積液顔色,我說呈現透明淺橙黃色。郭教授點頭說這是典型的積液,沒有粉紅色,說明沒有別的病變。液弧面大致在第8、9肋間,應當屬於中等量的胸腔積液。左肺上、中比右側重,亦見浸潤及增殖性病變,整個面積看到伴有纖維及鈣化點,和右面相比,病灶早於右肺。 

  郭教授指向X光胸片中部說,這已是幹酪性病變,而且實質量不少,有大量結核菌。從邊緣線判斷,不似有癌變。這也可從胸腔積液顔色判定,並沒有癌症的可疑。左側上端並見不規則的透亮點,懷疑是幾個小薄壁空洞。兩肺下顯現透亮度增加,是肺氣腫所致。 

  郭教授把背面的小型光源向X片下移,講解說:這里可見多個肺大疱,以左下最為明顯,左肋隔角鈍,左肋表面有支氣管影粘連。雙側肺門血管正常表現。主動脈弓大小與年齡相符,心形無擴大、形態正常。未見房、室擴大。可以診斷魯迅先生他生前沒有心血管粥樣硬化。 

  郭教授拿出自備鋼皮尺,測量胸腔與心臟比例,心胸比率0.4左右。正常值是0.5-0.55,郭教授說,這是肺氣腫所致,從另一方面說明,魯迅的心臟很好。郭教授把X光胸片移向窗口方向,審視整體狀況,發現左側第7根肋骨有陳舊性骨折,對合良好,上緣四周有骨痂,至少是有5年之上時間的舊傷。我說父親青年時期在南京騎馬時曾墜落過,郭說碰撞亦有可能。審片完畢,請郭教授寫“診斷”書,書面如下: 

  雙側浸潤及幹酪型肺結核,伴空洞、肺大疱肺氣腫,右側胸腔中等量積液。慢性支氣管炎。 

  左側第7根肋骨陳舊性骨折,對合良好,有骨痂形成。 

  心形及大血管陰影表現為正常範圍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