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學生就業難 戰略性出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09-02-18 11:21:30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訊/《解放日報》發表了封寿炎的文章“寻找大学生就业的春天”。作者認爲:“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在於切實促進經濟轉型,實現國民經濟從以傳統制造業和農業為主,向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其中最關鍵的突破點又在於放寬或取消對服務業的政策管制,并大力促進其發展。”文章内容如下: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在於切實促進經濟轉型,實現國民經濟從以傳統制造業和農業為主,向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其中最關鍵的突破點又在於放寬或取消對服務業的政策管制,并大力促進其發展。通過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的成功轉型,從而大幅度提高經濟體對腦力勞動者的吸納能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對於許多面臨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個冬天顯得有點寒冷。當有的大學生得知自己應聘的單位共收到成千上萬份報名簡歷的時候,在心頭籠罩已久的就業陰影,真正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壓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上世紀90年代下半期開始,大學生就業就開始成為難題,年複一年被各界熱議。十多年過去了,難題沒有緩解,反而越積越重。最近幾年,各媒體頻繁報道大學生人才招聘會人滿為患、水洩不通的場面,以及幾千人競爭一個崗位的案例,給人們留下深刻的感性印象。而政府權威部門所發布的數據,也從理性層面印證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事實。尤其是去年以來,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加深,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形勢更加趨緊。眼下,在簽約高峰的秋冬兩季過去之後,不少學生還在為何去何從愁眉不展。 

  如今寒冬正在逐漸遠去,但就業的春天在哪裡呢?大學生就業市場之所以冰凍不減,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許在於產業結構:我國國民經濟的構成中,傳統制造業和農業占了較大比重,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則發展相對滯後。前者提供的是大量的體力勞動崗位,後者才能為大學生提供大量的腦力勞動崗位。大學生的比較優勢在於從事需要較高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腦力勞動。而在體力勞動領域,大學生并不具備競爭優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