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 
中評社台北論壇:客家族群政治板塊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2-03 00:17:02  


施正鋒
 
  施正鋒:台灣客家人曾是隱形人

  客家族群在過去,不管在戰前日本統治時代、或戰後國民黨統治時代,到都會區發展,在公務體系和文教體系比較多;但基本上是隱形的。也就是說,不太願意讓人家知道自己的客家人身份。當然這也牽涉到過去歷史的集體經驗,很擔心被排斥。真正的客家人開始出現,應該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社會運動開始之後,也就是原住民的權力運動、客家人的還我母語運動開始之後;一些客家菁英開始辦客家雜誌,並走上街頭,不願意再當隱形人。

  這樣的呼聲在民主化裡面就開始顯現實力,因為民主化的時候就去投票,客家人的力量真正的發揮,我認為第一次應該是省長選舉,因為我們第一次“總統”直選是1996年!所以第一次省長選舉,宋省長(楚瑜)在客家區域裡是很用心去拉票,大家開始發現客家人舉足輕重,佔了人口的15%。到了“總統”大選的時候,更是如此。從那個時候開始,大家選舉的時候都要講一兩句客家話,很多人也都變得有客家血統。

   台灣政治人物的客家血統與“選舉時候的客家人”

  我們發現,在藍綠政治人物裡面,好像大家都有客家血統,無論宋省長也好,馬“總統”也好,民進黨陳水扁、甚至彭明敏、謝長廷也都是客家人,好像大家都有客家血統,是“選舉時候的客家人”。所以,看樣子客家人舉足輕重。

  所以,佔台灣人口15%的客家族群變得舉足輕重,甚至我們可以講說,客家族群是台灣政治結盟、平衡的關鍵少數。在選舉時,藍綠提名都會考慮客家族群做搭擋,這是客家人勢力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