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郭益耀:中國崛起成就大 能否複製且存疑

http://www.CRNTT.com   2012-11-30 00:12:51  


 
  所幸雨過天晴,屈就於客觀規律的各個層面的中國經濟改革措施也很快地在1992秋登峰造極,彙集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歸路。不同領域的法制改革也相應陸續出籠;近年來,政治改革的議程也呼之欲出,認同“普遍”或“普世”價值(自由民主人權)的呼聲也冉冉而來。實際上隨著經濟決策權力的不斷擴大下放,基層(縣級准縣級)地方政權也已開始直選改組等實驗。當然,這一切並不意味著中國將不可避免地會“全盤西化”;相信“全盤西化”也並不一定就是許多國人所願意見到的。

        全面走向世界

  1992年除了開始“全面建設市場經濟體制”外,另一個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可說是緊接“鄧小平南巡”後,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在“以市場交換技術”的政策口號下,全面引進外資和高新技術,以加速現代化(其用心不可謂不良苦也)。這是西方各國領導、跨國企業、政府官員,以及許許多多學者專家所始料不及的;因為“六四事件”爆發後,一般都以為中國勢必走回頭路,閉關自守,恢復計劃官僚控制制度,等等。當年八月,全世界風聲鶴唳之際,我卻在澳洲悉尼市的一個公開演講中,斷言中國將會繼續開展改革,而且對外門戶也會益發敞開。這或可說是“有幸”言中了(詳見《不可忘記毛澤東》第6章結論)。

  實際上,中國自1986年正式申請加入WTO後,已走上了融入世界自由貿易投資體系的不歸路;所以“六四”後,很快地又重新試圖與世界經濟並軌。其中所涉及的經濟政治邏輯,我在別處多有所談到,不贅。只是在美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的諸多阻擾下,要遲至2001年底才能成事。然而“入世”以還,僅僅在十年間,中國經濟便迅速與亞太和全球經濟整合;並先後超越德國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儼然與世界列強並列,從而引發了多少“中華‘帝國’昇平盛世”(Pax Sinica)將會取代“美帝稱霸環球”(Pax Americana)的設想。這令“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驅使美日菲越等國對釣魚島和南海等不大不小的問題,不斷聯手製造事端,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美國雖然口口聲稱願見中國富強起來,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當然,這也可說是地緣政治學上的必然,但國人又將何以處之呢?(詳見由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的拙作,Y. Y. Kueh, Pax Sinica Geo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China's Ascendance,英文版,中文書名意譯為《中華‘帝國’的昇平盛世–地緣政治經濟學視角》,頁xxii+438)。

  中國與世界經濟並軌,在政治與經濟互動的效應下,當然也難免引發國內政治社會的調整,以及價值導向的變遷;比如溫家寶總理近年來便不時提起認同自由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然而,國外各界自2004年美國《時代週刊》一位編輯名庫巴拉莫(Joshua Cooper Ramo)者,提出所謂“北京共識”的看法後,也同時不斷熱衷於討論中國的發展模式可能如何適用於全球範圍內的發展中國家,以取代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和美國財政部本身所倡導的“華盛頓共識”。簡單總結庫巴拉莫氏的看法,即中國在權威式治權下堅毅奮進、不斷創新、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扶貧救窮(世界銀行估計自1979年改革開放後,中國擺脫貧困人口高達三億),以尋求“公正”(equitable)和“高品質”(high-quality)的增長;並累積“不對稱”實力,以確保國家領土安全和金融自主權(句中所引絕大部分字眼都是庫巴拉莫氏自己的用詞)。這顯然與強調市場經濟、私有產權、民主化和自由化,而在阿根廷和印尼等十幾個國家導致經濟潰敗的“華盛頓共識”分庭抗禮(讀者可上網點擊有關詞條,對比各界對這兩個“共識”的評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