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周有光:仁者無憂 智者無惑 勇者無懼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2:42:51  


 
  仁者不憂:身處逆境 趨利避害

  邢小群感佩周有光先生"一個知識分子的堅強"。"他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說未來必然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蔣彥永說。

  蘇培成表示,周老的養生處世哲學,值得學習。"1949年,他回國之後很少跟聯繫海外的關係,因為他觀察國內環境已經不適合進行海外聯繫了。‘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打成了‘反動學術權威’,但他跟海外沒有聯繫,‘裡通外國’這個帽子扣不上,我覺得這就是很高明的處事哲學。"大家留意到,最近幾年,周老對比他經歷過的幾個時期,開始說某些方面"民國好"。"這個思想我認為不是到晚年才有的,但他過去不說,因為環境不允許。1957年說會是右派,文化大革命時說民國好,他難道不受折騰,現在環境允許他說了,如果他在政治運動的時候說,怎麼能活到一百多歲。"

  蘇培成還表示,1955年,周老從經濟學轉型語言學,是政治需要,但另一方面,"他也感覺到所學的經濟學在新中國已經沒有前途了,在計劃經濟時代下無用武之地。1957年,他到北京時碰到的搞經濟那些學者專家全都成了右派。趨利避害沒有錯,有順境有逆境,逆境怎麼辦?人們要改造環境,但有時你改變不了,只能逆來順受,你不受不行。但周老有一個達觀的態度,社會總是要發展的,這個態度是他給我們留下寶貴的財富。"

  智者不惑:既接地氣,又有大歷史眼光

  "現在中國太接地氣,但無大歷史眼光。"任劍濤稱,周老參與鄉村教育運動,搞過語文改革,"非常接地氣,更關鍵的是周老有大歷史的眼光,接地氣和上境界,具體話語和宏大話語,如何能夠在中國兼得而不是雙失。"言及此,任劍濤稱,在沒有檔次、沒有宏大話語的情況下,來講所謂"地氣",這個"地氣"實際上就是自己在批的"三俗"。當然,"上境界"不意味著把"接地氣"給蔑視掉。"兩者之間如何平衡,周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象徵。"

  在任劍濤看來, 就中國現代國家架構來說,周有光重大命題確實切中了百年建國兩大主題:其一,中國政治往何處去和國家往何處去。"周先生基本斷定民主政治的國家建構指出了百年中國向何處去的政治答案。這個答案是不易。但不論改革緊迫性、改革系統性、改革整體性讓我們面臨多少艱難,畢竟有周先生指出的大方向在那兒了。"其二,世界公民。"周老師常說,他是世界公民,是地球村的村民。"蔣彥永稱。鄭勇表示,"從世界看中國,周老是集大成者"。

  解璽璋表示,周先生實現了"仁者不憂、智者不惑"——智者,便會---擁有世界大同的胸懷。"我特別欣賞周先生說的,我們要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國,而不能以中國眼光看世界。其實這正是他作為一個智者給我們提供的一個很重要精神食糧。大家都很清楚,我們流行的恰恰跟他觀念相反的,是特色論。我們認為中國有自己的特色,跟別的群體是不一樣,我們總是把自己從整個人類當中劃分出來,我們拒絕人類這樣一種文明的遺產,雖然我們這些人也享受著這些遺產,吃著西餐,穿著西裝。我們至今其實還是在這樣一個多體系運作。"

  秦伯益稱,中華民族多災多難,"文化的破壞"難辭其咎。這更凸顯了周先生文化上的重大意義。曲彥斌表示,儘管周先生本人拒絕承認他是文化學家,但他有其獨到的文化思想。何方也表示,雖然他年齡比較大了,但是思想卻仍然開放,各個方面都有考慮,而且很深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