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周有光:仁者無憂 智者無惑 勇者無懼

http://www.CRNTT.com   2015-01-13 12:42:51  


 
  書橱兼做菜橱

  1956年,周有光從上海調來北京,住沙灘原北京大學內,那是民國初年為德國專家造的一所小洋房,周有光占其中兩間半房間。“一間我母親和姐姐住,另一間是老伴和我帶小孫女住,半間做我的書房、客室、吃飯間。”而周有光也只能將書放在半間書橱內,“另一半留著放菜碗,由此我在《新陋室銘》中寫道: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橱兼做菜橱,菜有書香,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書橱與菜橱功能合一的境遇只有到了改革開放之後,才有好轉。當時,周有光所在的單位建造新簡易樓,分得兩大兩小四居室。其中一小間,9平方米,也就功能獨一地做了他的書房兼客室,“我的書桌很小,只有90厘米長,55厘米寬,一半放書稿,一半放電子打字機。書桌又破又小,一次我玩撲克牌,突然一張不見了,原來從桌面裂縫漏到下面抽屜裡了。”

  書桌雖小,書橱卻很大。在這個9平米的空間內,除了在窗口放小書桌,入口放個沙發,其餘之地全是周有光的書架。周有光嫌這個書房小,進而,四個房間全都被布置成以書架為主,書成了這個家的主角,“我家裡沒有什麼家具,因為放了家具就不能放書了。”

  儘管四間房子全被用來藏書,但周有光還是認為自己是有書無齋,“我國外親戚朋友,做教授的,都住的小洋房,他們都有書房。什麼叫書房呢,不僅有看書、寫文章的地方,還有一個藏書的地方,等於是個小圖書館。我這是破房子,是有書而無齋。”

  “周百科”的由來

  從小時候開始,就讀了很多書,喜歡看《西游記》是周有光還記得起的,至於其他的書,則因為“太多了,說不上來了。”不過,周有光還清楚地記得對自己終身受益的書,那就是《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周有光的書房中,《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是占據了一定的地位。周有光專門有一書架擺滿了《不列顛百科全書》,共三排,從上至下分別是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事實上,周有光還有“周百科”的外號,那是拜連襟沈從文所賜。而在大學時,周有光與百科全書的情緣就結下了。

  當時,大學老師指定《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一些篇章作為周有光及其同學必須閱讀的課外讀物,“比如說世界歷史,就告訴我們下課到《不列顛百科全書》看哪些條目。”

  “這部書非常好。一個題目,簡簡單單給你講,而如果去看書,一個小問題就是一本書,看百科全書反而可以節約時間,”周有光自認《百科全書》的作用非常大,“對我非常有用,其實對每個人也有用。百科全書是沒有圍墻的大學,你可以先了解大致情況,然而再查看其他比較專業的書。”

  到了後來更有趣,改革開放時期,中美兩國要搞文化合作工作,當中有一項就是要翻譯美國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周有光竟然做了《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三位編委之一,其他兩位編委是劉尊棋和錢偉長。“其實,《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本來是英國的,因為二戰期間英國的很多企業都賣給了美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也是如此。我們翻譯《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由於當時國內購買力很差,就壓縮成10本,稱為《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由此,大家更有理由叫周有光為“周百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