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
中評智庫:台灣2024選擇的評估 | |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00:00:30 |
進而引申考察藍綠各自選項的特殊性:為何民進黨方面一意“違憲”,又為何明知大陸方面拒絕對所謂“中華民國”符號及其憲法作法理承認而國民黨堅持引申入兩岸關係論述,這兩點構成了審視藍綠選項之特殊性的問題意識,後文引入名分秩序結構與內戰關係結構之兩岸關係獨有結構,以名實策略為解釋中介而加以詮釋。 張啟雄教授在兩岸關係理論之建構上引入了名分秩序論的研究途徑,認為對峙於台海兩岸的台灣與大陸,存在有共同文化價值或國家(天下)理論,用以規範兩岸關係與權力運作,而兩岸雙方的公權力運作,即遵從名分秩序論的價值邏輯之下。所謂因名定分、依分求序以及循序運作的國家整合機制,則構成名分秩序論的核心。 如兩岸的政治糾葛之歷史緣由,在名分秩序論的視域下,即當兩岸發生激烈的五倫關係之爭、名分秩序之爭、正統之爭,甚至奉正朔之爭或另起爐竈之爭時,最後勢必走向屈服對方、假藉爭天下的手段,完成國家大一統的終極目標,此即出現大陸的統一問題;而因為五倫關係之爭與名分秩序之爭的失利,某一方即因國家認同改變、意識形態差異而企圖改變遊戲規則,或圖謀另起爐竈時,此即出現台灣的“獨立”問題;而此邏輯亦見之台北參與IOC、ADB、WTO、APEC、WHO等國際組織的實務上,與北京發生的名分之爭關係,此即台北方面的“國際空間問題”。 總之應讓東方之事,回歸東方之理,用以詮釋東方之國際秩序,避免西洋價值中心主義;無論承認與否,兩岸共享了名分秩序論的價值紐帶,而其名實關係的對待與講求邏輯,業已浸入兩岸公權力運作的價值機理之中。名分秩序論在生存競爭之下,共享這一文化紐帶中之國家的生存之道,在於名實合一:其中,名實論講求名實合一;退而求其次,則強調捨名求實;其他,皆為末流。而名實策略即著眼於名實合一,要麼因名責實,要麼以實定名實現名與實最終的一致。 倘若進一步考究因名責實與以實定名兩種名實策略,雖然二者均著眼於名實合一,但各自對於名與實的目的與手段之界定不同:因名責實以名為手段求得實的責成,實是目的;而以實定名是以實為憑藉求得名賦予,後者構成目的。可以說,以實定名是具備一定基礎之上的精益,是力求鼎盛的持盈之道;而因名責實則是不具備一定實力基礎的勠力,是謀求安全的存亡之道。顯而易見的是,因名責實的存亡之道適用於小權力實體,而以實定名則是大國的錦上添花。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