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台灣問題 如何由“勢”而觀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0:08:29  


 
  其次是“情勢”本身內涵的“慣性”。還是上述關切“勢”之主題的比喻:當我們把木柴或石頭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它們便静止不動;把它們放在傾斜的地面上,它們便動起來了。它們如果是方的,就會停下來,如果是圓的,就會滚下去。決定“勢”之客觀力的因素,不止在於“勢差”,也在於物體的“形狀”以使得力之行使本身依憑“慣性”,即保障客觀之力是基於客觀需要導出客觀之結果。需要憑藉適當的“形狀”,使得“慣性”作為潛能得以導出。同理,也需要適當的“著力點”,使得權力主體所布置與操作的“勢”,得以依憑“慣性”得到自我實現。就台灣問題而言,大陸方面當認真思考的是,如果培植與養成“勢差”得以依託的“著力點”所在,使得“勢差”本能真正導出島內應有的政治效果。鑒於島內政黨主流,現階段已與“割據政權利益”綁定,大陸訴求的當是私權利領域中的交融與磁力,而既有的兩岸融合戰略值得深入推進,助益於島內集聚與纍積出政黨之外的著力點所在。而在島內選舉民主的運作下,民眾本身作為著力點的戰略意義根本上優於政黨本身。

  最後是“情勢”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以“水”作為“勢”之運行的圖解,呈現出“開放性”要素的重要意義:“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行避實而擊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水正是依託“無常形、無常勢”的極端變化性,內涵著最強的穿透力與鍥而不捨的毅力。一種布置與操作祗有在不斷更新之下才會產生功效,也才可能作為機制工具;而任何一種布置,一旦固定化之後,其內在的可能性會逐漸消失殆盡。而作為一種布置的戰略,亦要保证最大的開放性可能,才能保证持續不斷的力量為其帶來優勢所在,通過交替作用的布置可能性帶來恒常更新之功效來。就台灣問題而言,要維繫作為戰略的配置本身的恒常開放性與可能性空間,至少在於兩點:首先在於達成統一的方法而言,應保持和平方式、武力方式以及之間廣闊地帶方式手段的開放性,保持手段與方法本身非固定化與可更新性,以支撐效能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在於達成統一的目標本身而言,保持“一國兩制”可詮釋的“開放性”與“靈活性”,通過局勢與目標布置創造的可能性,以適應“實况”的變化與“勢”的更新。

  對於台灣政黨而言,“勢”的力量實質上已構成一種客觀情勢的約束性,限制著當下選擇的可能性,如“法理台獨”已事實成為“僞命題”。但“勢”亦是一種旨在自我實現的必然性支配力量,有作用力的布置將“趨勢”化為其潛能的實現;就長尺度而言,“勢”之應然到實然的轉化,成為構成島內政黨選項之限制。如何在“勢”構成的作用力布置下,獲得自身的能動性,值得島內政黨思考。有一個形象比喻可資參考:風作為一種自然之“勢”力,造設出一種力的環境約束,但蜘蛛仍可在風中結網成絲。而其能動性發揮的憑藉,在於“軟性”、“彈性”與“同向性”。如何維繫自身政策空間的“軟”、“巧”與“不逆時勢”,值得島內政黨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