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王國維孫輩講述國學大師的悲情家族

http://www.CRNTT.com   2011-07-16 10:49:55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出生於浙江海寧鹽官鎮,16歲中秀才,被譽為“海寧四才子”之一。王慶山對記者說,海寧是個文人輩出的地方,徐志摩、穆旦、金庸等文化名人都是海寧人。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曾特意走訪海寧的王國維故居——坐北朝南的建築,經過修葺的粉墻黛瓦,前有王國維的中年雕像,瓜皮帽、寬邊眼鏡、長衫馬褂,很有老學究味道。故居前廳正中懸掛著一幅“蒼鬆萬年春”圖,兩邊是筆力遒勁的對聯:“發前人所未能發,言腐儒所不敢言”,這是郭沫若先生在《評魯迅與王國維》一書中,對王國維的評價。

  然而,王國維的性格卻影響了他的人生。王慶山說:“祖父3歲喪母,29歲時喪父,繼母和妻子隨後又相繼去世。本來他從小就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家庭的變故又增添了許多悲傷的人生體驗。同時,那個年代國難當頭,他在舊的科舉制度下找不到出路,便只身去了上海。”

  1899年,22歲的王國維進入上海《時務報》,在那裡,他接觸到了西方的哲學思想,並被德國唯意志論哲學家叔本華的悲觀人生哲學深深感染。1904年,在經歷了痛苦的思索後,他發表了《紅樓夢評論》。文章中,他運用叔本華的悲觀哲學詮釋了《紅樓夢》人物的悲劇命運。在他的解讀中,隱含了對人生苦難的體驗、對國運衰亡的憂患以及對人民麻木的慨嘆。在他看來,人生的本質就是欲望,是生活、欲望、苦痛三者的結合。有了欲望,求而不得痛苦,得到後產生厭倦也是一種痛苦,所以,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求一種解脫。

  1901年,王國維隨著名學人羅振玉東渡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學、音韵學的研究,尤其致力於甲骨文、金文、漢晉簡牘和唐人寫本的考釋。王國維是新興學科甲骨文、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所著的《流沙墜簡序》、《殷墟書契考釋序》、《宋代金文著錄表》等,被稱為“劃時代之作”。

  死因撲朔迷離

  如果說《紅樓夢評論》是王國維前期研究的主要成就,那麼,《人間詞話》就是他學術創作的輝煌。1902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歸國,執教於南通、江蘇師範學校,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1906年,他隨羅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等職。其間,寫就了晚清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人間詞話》。作為一部文學批評著作,它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進行評論。許多人至今仍將其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依據,足見這部著作影響之深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