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風雲
2008年8月號,總第12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困境:執政初期的跌跌撞撞
王崑義(台灣)
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
台灣海洋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

  如果我們再把這種個人心理的反應放大到整個社會的情境來看,韓國最近發生的群眾反李明博的抗爭,應該就是最好的一面鏡子。李明博為了追求“平衡外交”,他快速的扭轉過去南韓“反美親北韓”的政策,企圖改變成“親美反北韓”的外交走向。這種在短暫的時間裡意圖改變過去社會的意識形態,難免造成社會調適的困難,所以南韓民眾找到李明博堅持進口美國牛肉作為突破口,前僕後繼的走上街頭進行抗拒,遂使李明博的聲望從上任初期超過七成的支持率,遽降到二成,逼得李明博不得不拉攏反對派領袖來“共度難關”。

  南韓所發生的現象,馬英九應該是已經意識到他推行大舉西進的政策,可能在台灣造成南韓現象的翻版,所以他在政府人員的運用中,先行找來一些過去綠營的人士出任這種敏感的職務,以避免他在快速實現兩岸開放的政策中,出現泛藍支持者失序,泛綠支持者抗拒的雙重夾擊。馬英九這一帖預防藥方,是否能有效的阻止台灣發生南韓的抗爭場景,恐怕這時也難下定論。

  一線選民與二線“總統”

  “馬英九困境”產生的第三個因素,當然是他選擇做“二線總統”莫屬。

  在馬英九就任以後,他堅持緊守“中華民國憲法”所賦予的總統權力,把自己退居到“第二線”,讓他所選擇的內閣站在第一線去處理政務。馬英九的想法也許沒有錯,但“中華民國憲法”在經過多次的修憲以後,總統的角色已經不是第二線的“虛位總統”,而是必須真正站到第一線的人物。

  畢竟,台灣人民都是站在第一線投下他們的選票,民主不過是台灣政治運作的一種過程,選擇“民王”的出現,才是真正觸發選民願意主動去投票的主因。而這種角色的律定,特別是在經過李登輝與阿扁將近二十年的操作,總統的權力已經被放大到極限,不可能因為換了馬英九當總統,就可以立即改變總統在人民心裡的份量。

  所以,馬英九上任初期極少主動出面對政務發表意見,在災難發生時,人民也看不到馬英九主動出現在災難現場,形成人民心裡對這位“總統”的落差反應,民進黨於是笑稱馬英九是“宅男總統”,是一位擁有“完全執政”,卻不願“完全負責”的總統。民進黨對馬英九“宅男總統”意象的塑造,正反應過去他們一再宣傳馬英九無能的形象,人民在面對經濟情況沒有好轉的“怨懟”之下,他們當然會選擇相信民進黨的宣傳,讓馬英九的聲望日漸下跌。

  可惜的是,馬英九並不在意,或說沒有警惕到“宅男總統”意象的殺傷力,以致等他發覺情況不對以後想要重新扭轉新形象,已經時不我予。通常一位聲望持續下跌的領袖,他想要扭轉乾坤,就會像下跌的股票必須花兩倍的力氣,才能完全翻轉過來,不然就是要有更大的災難,讓他有機會大展身手,否則在谷底盤旋的聲望,不可能再立即拉拔上來。

  這種情形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李登輝聲望最高的時候是在一九九六年大陸在台海試射飛彈的時期;美國總統布希聲望最高的時期是在九一一事件發生以後。同樣的例子,中國大陸五一二發生的汶川大地震,由於溫家寶立即前往災區指揮救難,讓他在民間的聲望也竄升到頂峰。所以,不管是採行哪一種制度的國家,領導者的絕對價值與聲望,都是發生在災難時期他們是否有跟人民站在一起的機遇,馬英九在台灣雨災、股災發生時,還是選擇站在第二線,這是他不懂得擔任總統角色的因果。

  事實上,六月下旬台灣股票第一次一天下跌三百多點的次日,我剛好跟到台灣訪問的中國評論社長來個早餐會,在大家討論馬英九應該如何因應股災時,中評社長郭偉峰說出他的心裡話:“如果我是馬英九,一定會在股票下跌三百多點時,走出總統府到附近的股市,為股民加油打氣”,郭偉峰社長的想法,又何嘗不是台灣股民的期待,但馬英九除了在總統府內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之外,也沒有任何“親民”的動作,所以他的聲望持續下跌,應該其來有自。

  民進黨的政治人物當然知道總統聲望下跌的原理,跟股票下跌有其一致性,所以他們已經迫不急待的又開始要“重出江湖”,準備“拔劍再戰”。民進黨人一直相信馬英九的“魅力”是一種女性特質的魅力,而不是“神聖英雄型”的魅力,所以執政中的跌跌撞撞將使馬英九的聲望持續在谷底盤旋,不可能再繼續向上提升,這也是謝長廷要使用“這種卡小(貨色)也能當總統”來歧視馬英九的緣故。所以,馬英九選擇當一個“二線總統”對他未來是福是禍,二○一二年尋求連任時即可見真章。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