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一
2009年9月號,總第14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認同與兩岸關係

  首先是由於認同的矛盾,陷入政策論述上的巨大矛盾。這個矛盾表現為“經濟政策跟北京要”,在政治論述上是跟著民進黨走。因此,國民黨第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建立起可以跟民進黨對抗的主體論述,也就是沒有建立起跟民進黨對抗的認同觀。

  其次目前處理兩岸關係的心態困境,此一困境又分為三種:

  第一個問題是,用封閉的心態談開放的政策。所謂封閉的心態就是什麼都以台灣為中心,因為台灣小,因為台灣弱,所以大陸什麼都要讓給台灣,好像大陸所有的政策都要為了台灣。這種看不見的心理封閉建立起來之後,把愛台灣和對台灣的認同,當作看問題的基礎,無法開放。因此,台灣越要越多,但當所要的東西要不到的時候,就生氣。

  第二個問題是,用對抗的心態談合作。對於大陸的一些對台政策,民進黨懷疑是統戰,藍營裡面也有人跟著附和。比如,一個中國本來是國民黨很堅持的,現在連中國人都變成妖魔的東西,都不再敢公開講。用對抗的心態來討論兩岸的合作,不可能走得很遠。

  第三個問題是,用敵對的心態談和平。雖然台灣已經“終止動員戡亂”,但還老是覺得大陸什麼都針對台灣,比如兩岸的軍備競賽,台灣怎麼跟大陸競賽?如果敵對的心態未解除,要談敵意的消失是很可笑的,台灣想借著和平協定來創造兩岸的和平是不切實際的。

  其次是戰略困境帶出戰術的困境:台灣是一個選舉的社會,任何一個掌權只有4~8年的時間,在台灣這樣一個文官中立制度尚不成熟,市民社會仍在發展的社會中,掌權者很難有立根基,建宏業的心態來執政,一則不易建效就可能敗選,二則未來繼任不論是否同黨,都不會“蕭規曹隨”,成就他人,兩岸政策更是如此,所以馬政府缺乏戰略思考是可以理解,但是政黨是有機會可能長期執政的,但是目前我們看不到中國國民黨兩岸政策的積極規劃,這就是不可思議之事,國民黨常說要跟著民意,但是一個沒有自己理想的政黨如何能匯集民意,所以國民黨的勝利就只能建立在對手的錯誤,或對手的虛弱之上,在兩岸關係中“認同”就是一面旗幟,一條道路,有了自己的理想,才能根據民意制訂確實可行的戰術和政策,否則只能是群眾的尾巴,失去政黨的特徵,失去政黨存在的價值。

  李明輝:德國的經驗

李明輝

  我對這個問題有些想法。我想從我個人的經驗談起,因為我和亞中有同樣的背景,就是我們都曾到德國留學。我是在1982年到德國,大陸是1981年開始開放留學生,所以我接觸到第一批在德國留學的大陸學生。到目前為止,我跟大陸的學只已來往了20幾年。這其間發生了很多故事,我自己也有不少轉變。

  1982年我到德國之前沒有離開過台灣,那年我29歲。我一離開台灣就到遙遠的歐洲去,直接跟大陸學生、歐洲文化接觸,這對我造成許很大的衝擊。這些經驗深刻影響了我對兩岸問題的思考。

  我於1986年在波昂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每隔一、兩年都會回德國,有時停留一年,有時停留一到三個月。1982年是東西冷戰最激烈的時候,但西德政府的政策已有了轉變,放棄了對抗的政策。我剛到西德時,是由社會民主黨執政,他們展開了所謂的“東向政策”。所以我對此有直接的觀察。1983年我還搭火車進入西柏林,然後穿過圍牆到東柏林,逛了一天才回來。我從東柏林透過布蘭登堡門回望西柏林,那是很奇特的經驗。

  我當時很注意西德的政策,因為德國與中國一樣,都有國家分裂的問題。當時波昂還是首都,西德政府在那裡設了一個“政治教育中心”,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各種政治議題撰寫論文,編輯成書,供人免費索閱。這些書可以說是高級的宣傳品。透過這些書,我們可以瞭解西德政府的統一政策。西德政府要統一,東德政府則要獨立,可說是“一德各表”。西德政府設立“兩德關係部”,來處理對東德的關係,東德政府則由外交部處理對西德的關係。

  我將西德政府的統一政策歸納成兩項基本原則:第一是憲政主義,第二是歐洲統合。第二項原則與我們的統合會有關。西德政府刻意避開民族主義,而是用歐洲統合取代民族主義。現在看起來,這項政策是成功的。如果當時西德政府基於民族主義,強調德意志必須統一,必然會引起周遭國家的恐懼,所遇到的阻力將是不可想像的,德國是統一不起來的。所以,這是非常高明的政策。

  兩岸統合與民族認同

  所以,我們要好好思考統合和認同的問題。德國經驗給我的衝擊是什麼呢?我們長期接受國民黨教育的人,總覺得民族主義是好東西。我年輕時已隱約想到民族主義會有副作用。我當時的想法是:種族民族主義會有問題,但至少文化民族主義是沒問題的。事實上,孫中山在先亥革命成功之後也放棄了種族民族主義。

  我在波昂大學修過一門政治學的課,寫了一篇報告,討論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我覺得孫中山的文化民族主義很合理,但出乎我的意料,教授與同學都不能接受我的觀點。當時我很震驚,為什麼我們覺得合理的東西他們不能接受?後來我才瞭解民族主義(不論任何形式)在德國是很大的禁忌,因為德國人吃民族主義的虧太大了。現在我承認民族主義是壞東西。

  上面談到西德政府的統一政策基於“憲政主義”與“歐洲統合”兩項原則。在兩岸關係中,“憲政主義”在短期內不可能為中共所接受,因此無法作為統一的基礎。兩岸統合似乎較有可行性,但統合與民族認同不是一回事,我們必須注意其中的區分。如果統合的基礎在於民族主義,問題就非常大,因為大陸有民族主義,台灣也會出現民族主義,這會形成兩種民族主義的對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