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造政策反而使激進勢力崛起
其次,美國推行中東民主改造政策,使中東的激進勢力進一步崛起。我們知道,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在中東推行“輸出民主”的政策。推行這種政策的結果,卻使激進勢力在這幾年有所發展。比如黎巴嫩真主黨去年參加議會選舉,它與阿麥勒運動加起來共三十五席,自己獲得了二十三席。另外像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的議席數量是兩千年時的五倍。這些國家的激進勢力與伊朗的內賈德政權彼此呼應,形成了互動與串聯的局勢。
從這次黎以衝突我們可以看到,真主黨綁架人質,按照納斯努拉的説法,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支援巴勒斯坦的兄弟,即哈馬斯政權。我們看到,如果不是美國在這個地方推進民主選舉,就不可能出現像真正黨與哈馬斯互動的狀況。另外,如果不是美國在這個地方推行選舉,導致中東激進勢力的壯大,黎以衝突也不會出現現在所謂的各以美國和伊朗為幕後的“代理人戰爭”現象,戰事也不會像現在那麽錯綜複雜。因此從背景來看,這場衝突與美國的政策是有關係的。
美以能從戰爭中得到甚麽
黎以衝突是一場不對稱的軍事衝突,以色列及其背後的美國是衝突的主導力量,也掌控著這場衝突的戰略主動權。而且,美國和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具有同構性,也就是說他們的戰略目標大致上是一致的。他們首先是削弱和打擊真主黨,同時借機打擊敍利亞、孤立伊朗,總之是針對中東的激進勢力。而且美以雙方都有一個想法,就是“畢其功於一役”。就是通過這麽一次戰爭,把問題徹底解決了,然後建立一個有利於美國和以色列的“新中東”。此次黎以衝突之所以延續這麽長時間,就與他們這種想法有直接關係。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他們這樣打,到底會不會真的成爲戰爭的受益者?
以色列病態的安全觀
將招致更大的仇恨
我認爲,就以色列來説,病態的戰略觀使它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安全邊界。越境到黎巴嫩進行軍事打擊,與以色列傳統的安全觀有密切關聯。由於以色列人在歷史上曾經屢次遭受大規模屠殺,有著非常悲慘痛苦的經歷,再加上它的國土面積狹小,缺乏戰略縱深,因此這使得以色列對安全問題非常敏感,可以說,敏感到了病態的程度。他們追求的安全是一種“絕對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經常要採取所謂“先發制人”的戰略選擇,進行“境外決戰”。在歷史上,以色列曾多次主動越境打擊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對手。
顯然,以色列想要通過“威懾與畏懼”的方式,迫使黎巴嫩真主黨放棄反以武裝,以色列國防部甚至揚言要將黎巴嫩的時鐘“撥囘二十年前”。
但是我們知道,暴力手段的使用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即它缺乏靈活性。這種手段更多地用於懲罰,但是這種懲罰會遭致被懲罰者進行反抗。以色列這次非常過分的軍事行動,必然會招致更大的仇恨和報復狂潮。
以色列實際上惡化了自己的安全環境
目前的黎巴嫩西尼烏拉政府實際是一個反敍利亞政權。在以色列和敍利亞之間出現這麽一個反敍政權,對改善以色列的戰略環境是很有好處的。但以色列現在這種“株連”政策,使本來在這場戰爭中持中立態度的黎巴嫩政府,逐漸站到了真主黨一邊。從政治大氣候的角度看,這種情勢對黎巴嫩境內親敍利亞政治勢力增長是非常有利的,而對現在執政的親西方勢力則是非常不利的。這與以色列所想要的戰略目標,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現在黎巴嫩有十七個民族宗教派別,矛盾錯綜複雜,其中沒有一個能佔據多數。因此這類由多種力量組成的全國政權是非常脆弱的,如同我們所說的馬賽克式的政治體制。而以色列這種軍事衝擊過後,會使黎巴嫩這種脆弱的政治架構,有可能再次被打破。有報導說,黎巴嫩有可能變成另一個伊拉克。如果黎巴嫩變成一個像伊拉克一樣的輸出恐怖主義的戰略基地的話,對以色列的安全的威脅將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從戰略層面來講,對以色列是非常不利的。
以色列設定了難以達到的目標
從戰術層面來説,我認爲以色列樹立了一個不可企及的目標。甚麽目標呢?過去我們認爲,以色列對真主黨的打擊是見好就收,打得差不多也就行了。但這場衝突持續這麼長時間仍未停歇,表明以色列的目標並不僅僅是要削弱和威懾真主黨(這個目標可以說已經達到了),而是要消滅真主黨,這個目標就很難辦了。
我們知道,真主黨在黎巴嫩是一個合法的政黨,在南部得到百分之八十民衆的支持,在議會裏面也有自己的議席,在內閣裏還有部長。另外,真主黨武裝也確實不同於當前在黎巴嫩活動的巴解武裝。巴解武裝是一個外來的武裝力量,真主黨則是根植於本土的力量。對這樣一個根植於本土、在黎巴嫩有著強大的生存基礎的政黨,以色列要想通過一次軍事行動就將其武裝力量消滅掉,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換個角度看,真主黨也不同於傳統的實體國家。真主黨則是一個“非國家行爲體”,真主黨武裝是介乎於遊擊隊和正規軍之間的武裝。它對以色列的威脅,也是一種非傳統安全的威脅(比如説通過恐怖方式的威脅)。
真主黨如果不計代價、不考慮後果的話,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奧爾穆特上台後,爲了樹立強硬形象,採取這種大打出手的方式,我認爲他不是一個明智的政治家。
小布希的中東政策充滿暴力色彩
九一一以後,小布希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推行一種強硬的政策,在中東實現徹底的變革。所以,小布希的中東政策是充滿了暴力色彩。事實也已經證明,這是他執政以來所犯的最致命的錯誤之一,這個錯誤已經讓他在伊拉克、伊朗核問題、哈馬斯等一系列問題上,付出了代價。
美國在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其政策開始進行調整,有人評價說美國的政策正在從理想主義一點點地向現實主義回歸,這主要歸功於賴斯。賴斯擔任國務卿之後,為美國的錯誤修正做了不少的努力。
但小布希仍在繼續堅持原有的錯誤中東戰略,此次想借以色列之手打擊真主黨,進而削弱敍利亞和伊朗,這種企圖很明顯。所以我們看到,在國際社會一系列要求雙方停火努力中,美國是起到很負面的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