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增強長三角區域創新驅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2-21 09:44:46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長三角地區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區域經濟總量占全國近四分之一。區域內大學、科研院所、人才等創新資源集聚度,自貿區密集程度最高,對外資和海外人才有很強吸引力,是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重要橋梁。疫情期間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效率最高,反映出經濟發展具有較強韌性。長三角地區具備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樞紐的雄厚基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下一步,要以增強區域創新驅動力為目標,加快將長三角地區打造成為全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進程的領頭羊、先鋒隊。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馬慶斌、陳妍文章認為,一要聚焦三大變革,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其實質是生產要素類型和結構的變革,從土地、資源、勞動力等傳統要素驅動發展向科技創新和知識經濟的驅動轉變。質量變革強調產品質量和品質,要打造長三角的品質品牌提升機制,把長三角打造成高質量高品質產品的代名詞。效率變革主要是投入產出的高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動力變革則要求發展從高資源投入、高污染排放轉變為創新驅動模式,更多依靠技術創新和內需潛力的釋放。

  二要率先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新型舉國體制對於加快克服關鍵核心技術短板的問題十分重要,也是我們的制度優勢。同時,我們擁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製造業體系,這是技術研發、提升的肥沃土壤。我們也擁有規模大且需求不斷升級的大市場。這三大優勢是我們能夠取得技術突破的獨特優勢。長三角地區具備率先探索發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路徑和方式的基礎,以國家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引領,加快整合長三角地區的研發資源和智力資源,不斷增強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加快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構建區域性基礎研究、基礎科學的投入和激勵機制,率先探索“揭榜掛帥”的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區域性企業創新聯合體,真正實現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融通創新。長三角區域應成為世界級基礎研究成果的富礦、顛覆性技術湧現的策源地。

  三要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的產業集群。不斷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長三角地區應在科學優化區域產業鏈空間布局上率先實現突破。以產業合作帶動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根據各地產業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的分工體系,探索突破行政邊界,實現產業優化布局的體制機制創新;以產業規劃推動產業協同,不僅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的規劃引領和政策協調作用,依據區域各地比較優勢和發展定位,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區域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使得產業規劃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科學指引,以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科學結合,激發區域發展的澎湃活力。

  四要更好發揮上海龍頭作用,協同長三角地區核心城市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發揮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優質生產要素向其城市群集聚,不斷產生創新成果,形成產業集群;發揮上海的引領示範作用,在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方面成為全國樣板,開展區域財政共享機制,土地資源統一配置機制,海關口岸、港口等一體化機制制度創新;發揮上海的組織協調作用,探索以上海及都市圈為核心,建立跨行政區域重大發展戰略、重大生產力布局、重大政策聯動的黨政主要領導會商制度,建立區域協同發展中重要政策協調、重大項目建設協調、具體產業分工布局建設中協調落實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