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制度層面上,在你看來北交所下一步的制度設立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王晨光:總的來說,北交所未來的制度設計,還可以有三方面“想象”。
一是投資者門檻繼續下調。
二是滬深市場現有的相關基礎制度,下一步北交所應該也會出現,如兩融、北向資金入市等。
三是基於北交所的差異性,目前滬深市場還沒有的市場制度,可以在北交所率先實施,如引入做市商實行混合交易制度等。
相信隨著下一步北交所制度層面空間的進一步打開,中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小巨人”企業,來支持中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在北交所看到國際的優秀中小企業來掛牌上市也並非全無可能。
澎湃新聞:作為深耕三板市場的“老兵”,從新三板到北交所,一路走來的歷程您有何個人感受?
王晨光:從2006年初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建立新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正式誕生以來,我在這個行業已整整度過了16個年頭。回想起來,2006年時,全市場積極參與新三板市場的投行人士總體也不超過20個人,到現在仍在新三板市場一線耕耘的06年“老人”已然不多。
總的來說,聽到北交所設立的消息,16個字可以表達我的內心感受:堅定信仰、腳踏實地,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從投身新三板市場之初,我就堅信,一個資本市場要想有所發展,就必須具備交易定價功能,可以讓企業實現融資,得到其創新發展需要的資金。
十幾年來新三板的監管層、中介機構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例如我所在的中航證券,一直非常重視新三板業務的發展,特別是近兩年,更是將新三板業務作為公司的戰略業務來呵護。北交所的開市,可以說實現了一代新三板投行人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