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至今在網站討伐開發商的市民一樣,楊銳認定那次在會展中心1.5%的中簽率便是其中手法拙劣的一例。
他說:“我回去上網查那天成交的不足50%,也就是說房子根本沒有賣完,我擔心是完成手續時間不夠,連著兩三個星期上網查都是同樣的結果,春節一過,開發商再出示公告說有一些退訂的可以重新選房,這一次房價就是18000元了。”
“時間就是金錢。”這一在深圳蛇口最先提出的口號深刻影響了中國。對於捂盤惜售追求房價“漲停板”的開發商來說,這個口號的確別有意味。
“開發商捂盤惜售的現象確實存在,但對於正規的大開發商來說,它們更傾向於快速套現,將資金轉入下一個項目,而不願承擔市場風險。所以,樓市泡沫並不一定產生於有人惡意囤積,而是整個市場和社會的短視。”肖小平說。
2006年以來,樓市的投資者們和地產商們形成了奇異的合謀關係,“金地名津”的銷售策略只是其中手法的一種,一些地產商採用了更為高級而合法的方式,它們在正式開盤前,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公開詢價,將關係戶和普通購房者報出的價格累加制定出最終售價,這樣的定價往往會提前覆蓋未來的上漲空間,成為市場上的價格領導者,而實力較弱的開發商則可根據這樣的價格確定己方售價,而投資者們在賣出二手屋時又是盯住新盤價格。
價格繼續上漲,地產商將獲利,投資者也將獲利,本應是價格談判者的買賣雙方,卻不約而同地合謀定價,房價在這樣的循環中漸次推高。盼望樓市下跌的購房者除了用腳投票,基本失去議價的機會———他們中許多人也已被逐離在房市之外。
面對記者,一位知名房地產公司的開發商回應“深圳開發商聯手推高房價”的指責時表示:香港房地產商才有可能形成壟斷,整個香港房地產市場控制在幾家大地產商手上,可他們也沒形成價格聯盟,深圳成百上千家開發商,更沒有這個可能。
或者說,在空前牛市中,根本不需要什麼合謀,開發商跟著水漲船高罷了。這個時候,沒有人考慮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2007年6月28日,福田區一塊5000平方米的居住用地拍出1.66億元,競價激烈。該樓面地價為1.0375萬元/平方米,創深圳新高。這是特區內今年首次出讓居住用地。
而在前不久,關外一塊土地的拍賣也創下天價。這表明一個可怕的事實,有房地產商繼續看好深圳房價,否則斷不會這樣出價。
另一方面,政府財政也得以大為充裕,房價大漲,導致深圳房地產稅收猛增。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深圳地稅局負責人透露,1-5月深圳房地產市場由於交易活躍,以及多數交易樓盤為5年期以內樓盤,所以營業稅收入較高,房地產總稅收合計49.84億元(未含契稅),占全市總稅收的19.6%,全年預計會超過100億元。
有專家表示,開發商在短期內沒有任何降價的動力。但可以看出,開發商的這種行為方式仍建立在購買者總體對樓市看漲的前提下,而影響整個購買者群體的預期通常只有地方政府才能做到。
亦有經濟學家形容,就像已經一去不復返的金本位時代,某種程度上,中國經濟進入了房本位時代。
他預言,“經濟發展到現在,各種形式的資產中房產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房本位正慢慢變成金融體系的基石。”
●誰在裸泳?
近日,又有小道消息在深圳地產界傳出,7月15日將是深圳樓市的又一個心理節點,從這一天開始,政府將對房屋出讓收益徵收15%的個人所得稅。這一次,如果傳言屬實,買賣雙方誰將贏得對峙?過去兩年的情形會不會第三次重現?
無論輸贏,目前的深圳樓市,租金已不足以支付利息,推動房價的原動力已主要是投機和轉手。這意味著,目前的市場邏輯近乎自我循環:房價的上漲系於對仍將上漲的預期。
“售租比(售價/月租)、房價與家庭年收入比兩項指標都已經到達警戒線。總的來說,不樂觀,有蠻大風險。”深圳發展銀行住房與消費信貸部總經理柳博說。他們已經開始上調風險控制的尺度,“所有的風險防範,都是為了應付將來的那一次不景氣。”
在房貸業務突飛猛進的樂觀氛圍中,柳博總會不合時宜地想起羅伯特•希勒。這位準確預言了納斯達克崩盤的耶魯大學教授,研究了美國115年的房價後得出結論,人們對房價的投機心理是導致上漲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不是早已有之,就是偽命題。但這樣的上漲,總會跌落。Anything flying high will fall.(任何高飛之物均會跌落)
柳博問道:“有誰能保證,房價在未來沒有20%的可能下跌三成?”
到那時,房貸就已經不安全。他借用巴菲特的名句———只有在退潮時才能看得出誰在裸泳,“我希望那時我們都穿著衣服。”
許多人在準備衣服。楊銳已決定不再添置新房,一些炒房客也認為房價太高,已把視線投往下一個可能的資金窪地。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深圳看房團一批一批地湧向惠州、東莞、桂林、長沙、武漢等城市,繼續著淘金神話。不久前,在長沙,一個由深圳地產商開發的樓盤,70套聯排別墅中有40套為深圳人購得。
地產商們依舊在享受著樓盤的高價和搶購,依舊在以天價競拍土地。但有的大地產公司已決定,在明年年底前出清存貨,不論什麼價格。
“下跌是一定的,也許就在明年,也許不那麼快。”一位地產商私下坦言,他現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為將要到來的寒冷期準備。儘管各國的經驗表明,房價一般是緩緩下降,更像是一塊系在降落傘上的磚塊,但是,“如果那個日子來了,很難有人逃得過”,他喃喃自語。(來源: 南方週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