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央企業有42家上榜。而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最大的500家國有企業全年銷售收入的總和還不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一家的銷售收入。從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業的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營業收入從3.36萬億元增加到20.2萬億元。
人民日報文章稱,該如何評價國企改革成就?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強調,一定要歷史地看待。“這種歷史性的變化在短短十幾年中發生,關鍵是靠改革。”邵寧說。
他表示,通過三方面的改革,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其一,通過“抓大放小”,在不具備比較優勢的中小企業領域,國有經濟實施了大規模的主動退出,改變並優化了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
其二,對由於經濟轉型或經營不善而造成的困難國有企業,疏通了破產退出的通道,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機制開始發揮作用。1998年到2003年力度最大,約5000戶困難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實施了破產,涉及職工900多萬人;
其三,對正常經營的國有企業,通過成立國資委,初步建立了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解決了多年存在的國有企業多頭管理、責任不落實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建立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如業績考核制度等,大大激發了企業內在的發展活力。
邵寧說,國企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行到這樣的深度、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可謂來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國企自身做強做優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國企已成為我國自主創新“排頭兵”,在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中承擔著重要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我國需要突破的11個重點領域,中央企業都有涉及。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央企業參與了15個。
國企更成為重大工程“頂梁柱”。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奧運場館……國家的各項標誌性重大工程建設中,中央企業做出傑出貢獻。
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同樣離不開大型國企。當前的競爭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一些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比如軍工、航天航空、石油勘探等,規模經濟要求很高,進行技術創新和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當前還只能靠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企業。
邵寧特別強調,中國的國家產業競爭力是由多層次構成的。我國的民營企業、廣大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很強,是國家產業競爭力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改革,目前我國大型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也在提高,這也是國家產業競爭力的組成部分。幾個層次缺一不可,互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