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諾獎本質未變 亞洲何日擺脫臣服狀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8 15:44:00  


  與文學獎一樣,2012年度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洲聯盟,引起了不少的爭論。現實中的歐盟,因為主權債務危機而焦頭爛額,數次面對解體的威脅;可是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頒獎給歐盟的理由,卻是看中其過去的長期貢獻,肯定它60年來促進歐洲的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對於還深陷泥淖中的歐盟來說,榮獲和平獎無疑有鼓舞士氣的效果,但對於在危機中失業的大量歐洲人,以及為取得歐盟救援被迫節衣縮食的希臘等國,歐盟得獎卻是個讓人笑不出的政治笑話。

  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符號,諾貝爾獎至今仍然代表了個別領域裡的最高標準、成就與榮譽,尤其是幾個自然科學獎與經濟學獎,都是同行及社會公認的巔峰。與此同時,諾貝爾獎象徵的也是西方價值觀主導全球的事實——而且這些價值觀現在都以代表全人類的普世價值存在,如平等、人權。因此,對於政治性比較強的和平獎,以及主觀審美趣味不同的文學獎,諾獎的選擇必然會出現爭議。一度有意拒絕接受文學獎的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據說曾表示:“諾貝爾設立獎金,比他發明炸藥對人類的危害更大。”

  以歐盟獲得今年度和平獎為例,其爭議性顯而易見。由於先天設計不良,經濟較不成熟的南歐國家,得以在歐盟保護傘底下毫無顧忌地舉債揮霍,寅吃卯糧,結果所導致的主權信用危機,讓全球經濟所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更甚於2008年爆發的美國華爾街金融災難,而且至今餘波未了。歐盟支柱德國與法國,也因為對於該如何管控危機意見分歧,讓市場信心一波三折;延宕的後遺症,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東亞的經濟發展。按照這個標準,歐盟在這樣的敏感時刻領取和平獎,必然要遭到巨大的質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