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獲獎與現代文化潮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7 10:32:12  


  莫言的作品雖然很難夠得上“革命文學”或“主旋律”,而是更多地描述下層人民與鄉土文化的原生態及苦難彷徨,卻可以在當今中國社會與文壇上暢通無阻,無需再像前輩作家那樣,戰戰兢兢地為意識形態“對號入座”。熱點話題

  中國本土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筆者在第一時間瀏覽了一下美國網民的反應,其中一條留言頗有意思和代表性:“看來這位獲獎作家一定是非常反中國體制的。”

  看來美國網民還在延續諾貝爾文學獎與蘇聯作家遭遇的成見。資料顯示,自1933年至1987年,蘇聯曾有五位作家榮獲過諾貝爾文學獎,除一人外,其餘四名作家均為蘇聯體制所不容而流亡國外。

  從蘇聯獲獎代表作品的內容來看,譬如帕斯捷爾納克的《齊伐哥醫生》,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等,確實都為蘇聯當局所難以接受和容忍。它們有的描述了普通人在社會激進突變的時代,被簡單甚至粗暴地拖入革命、不革命抑或反革命的選擇,而被迫放棄和犧牲自己對正常生活、職業、愛情及家庭的憧憬追求;有的乾脆就直接抨擊蘇聯政權對自由和人性的迫害摧殘,發出平反和變革的吶喊。

  對比歷史,莫言今天的情況確實有所不同。莫言的作品雖然很難夠得上“革命文學”或“主旋律”,而是更多地描述下層人民與鄉土文化的原生態及苦難彷徨,卻可以在當今中國社會與文壇上暢通無阻,無需再像前輩作家那樣,戰戰兢兢地為意識形態“對號入座”。

  因為莫言畢竟發達成長在改革開放條件下的當代中國。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實質,就是告別原來意識形態的片面偏執和瞎折騰,讓中國社會回歸常態和常識,並朝全面現代化的方向前進。雖然中國的改革進程仍有嚴峻險關必須跨越,但莫言們畢竟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基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展開自己的創作發展,這當然反映了時代的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