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8日電/十八世紀的少年維特是因為感情無著而煩惱,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Me世代(指一九八零年代以後出生者)又為何而煩惱?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近來勞動市場雖日趨穩定,但二十至二十四歲的青年失業率仍維持在百分之十三的高點,而另一項統計則顯示目前台灣十五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有百分之十、也就是約四十七萬人是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他們未就業也未在學,矛盾的是,業界缺工亦創下十年新高。
既有失業問題又缺工,還有一群無所事事的少年郎,我們的社會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智融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認為,是前輩未盡責,使新生代缺乏冒險、創業精神,只想過著“小確幸”的日子,成為社會進步的阻礙。具有“總裁獅子心”的嚴長壽先生則感嘆,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不夠積極,然而問題的根結是在教育,因為長期以來,台灣的教育只教孩子要會考試,不必學做人。
對此,Me世代也有話要說,那個可以讓郭台銘、施振榮、林百里等創業先進提著“一卡皮箱闖天下”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從二十世紀九○年代末期開始,台灣在產業外移、網路科技泡沫化、金融海嘯等內外在因素的夾擊下,經濟成長趨緩,加上勞動彈性化,造成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呈現停滯。
我們是否曾想過,青年高失業率與低薪化的問題,只是放寬大學設立門檻,造成大學畢業生過多所致,背後沒有其他的結構性因素嗎?包括:學校教育與產業發展政策脫節,亦或是經濟結構轉型失靈;非典型就業興起;以及,青年就業價值觀改變,所以生產線上只見老勞與外勞。
世代環境已然不同,但握有權柄的人,仍是以二十世紀的生活經驗,評價並治理這個早已因網路已徹底質變的二十一世紀。無力改變現狀,讓生長於富裕時期的Me世代,就“宅”在爸媽提供的避風港中,追求所謂的“小確幸”,也就是許多“微小而確切”的幸福感,缺乏遠大的抱負,因此常被貼上草莓族或啃老族的標籤。但對於這群從小吃麥當勞與網路為伍的Me世代而言,其所希望投身的工作領域,不見得是在工廠或田間;要解決青年就業問題,就應該給年輕人舞台,而且是不同的舞台。
與其勉強年輕人接受勞動市場中現有的職缺,或以短期促進就業方案調降失業率,不如將有限的資源鼓勵青年創業,或投資與年輕世代關聯性更強的潛力產業,幫助有願景的少年頭家實踐志業。
台灣擁有豐富且多元的人文背景,加以網路健全、物流普及,很適合青年創業,政府可仿效“週末創業”組織,提供一個把創業家、工程師、行銷人、創投業者及客戶聚在一起的機會,利用假日以工作坊形式,媒合創業團隊製作出產品原型。或是,透過法令的鬆綁(Deregulation)與再設定(reregulation)發展募資平台,幫助想從事創作與創業的年輕人勇敢築夢。
甚至可以在推動雲端產業時,加入創新應用與網路服務的元素,帶動電子業走向新局,讓網路產業衍生出新的工作。舉購物網為例,因商品特性及銷售方式,需要商業攝影、網頁設計,甚至發展出眼模、手模、腿模等各類新興“麻豆”,創造了多少過去想也想不到的工作機會。
當然,面對社會經濟轉型期,個人也需要同步改造,這裡要呼籲:親愛的爸爸媽媽們放手吧,不要以自己的成長經驗與觀點,幫孩子決定人生走向,甚至還陪著他們去跟未來的主管面試。請給年輕人磨練甚至於犯錯的機會,否則如何期待他們接班。我們的責任在打造新的平台,讓年輕人的夢想成真,不但免去就業的煩惱,也活出興味盎然的人生。
ABBA合唱團的經典名曲〈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 ),歌中敘述人因有夢而產生力量,因為堅信有天使,所以眼中看見的都是美好。失業只是人生的過程之一,年輕人請好好想一想,什麼是可以讓自己發揮所長、貢獻社會的“志業”?從這個角度來檢視自己,是否值得天使眷顧!請拿出信念勇敢跨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