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錢荒”的初一和十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10:20:00  


雖然中國銀行業6月份的“錢荒”年年有,但今年資金緊缺的狀況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美國《財富》7月2日載文《中國“錢荒”的初一和十五》,摘要如下:

  中國也鬧“錢荒”了?這個新聞著實讓西方人吃驚不小,因為自打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人在西方人的眼裡,早已是“財神爺”的代名詞了:有的不單是存在銀行的銀子,還有隨時可拍出的票子;加上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不俗,自然在西方人眼裡,“錢荒”就與中國風牛馬不相及了。

  然而,現實似乎總是殘酷的。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飈升,觸及歷史最高點13.44%,而七天利率更是上升292個基點,達到11.00%,短期貨幣市場利率也一度上躥到25%。這一切都讓成千上萬的投資者瞠目結舌。要知道的是,即使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最巔峰之際,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也只達到6.88%的歷史高位。難怪美國《華爾街日報》22日斷定:“中國銀行業‘錢荒’影響擴大”,認為:“目前發生在中國的錢荒,已經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金融危機,揭示了市場信心的徹底崩潰。”

  加上中國政府的態度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從當初的既沒有明確表示緊縮,也沒有明確承認出現“錢荒”,卻並不著急解決現金緊張問題,到後來央行的強力介入、緊急釋放流動性。政府連日的這些舉措,卻也多少有些讓人霧裡看花。興許外國媒體是有些“杞人憂天”,誠然此次還算不上嚴重的“流動性危機”,但無論如何,在筆者看來,其所顯露出來的遠非中國“錢荒”的“初一”,若不及時深化金融改革,還有不遠的“十五”在等著。

  “錢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流動性危機”的俗稱。金融危機很多都是從流動性危機開始的,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也不例外。先從美國的華爾街開始,很快波及倫敦的金融街,後蔓延到歐洲大陸,其中以“南歐豬國”為最,包括西班牙的銀行危機、希臘的國債危機以及塞浦路斯危機,可以說,在這一系列的危機中,“流動性危機”無一不是始作俑者。

  其實,中國金融體制的嚴重滯後,是產生“錢荒”的根源。中國的經濟改革30多年,成就毋庸置疑。然而,金融改革卻是遲遲沒有跟上,儘管近10來年也有不小的舉措,而真正意義上的“金改”,可以說現在才剛剛開始。中國的金融改革遠滯後於經濟改革的效應,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並不明顯,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升級,陳舊不堪的金融體制已經成為十足的“桎梏”。

  在此輪“錢荒”引起的股市暴跌中“躺槍”的機構,大小不一,不計其數;而相比之下,其實在筆者看來,個人投資者才是真正的“重災戶”。各類非個人投資者,尤其是基於國家背景和有市場操控力的機構,最終都能找到可以轉嫁風險的“下家”,因而在中國市場上,絕大部分的金融中介迄今也難免還只起到“風險中轉站”的角色,而這“擊鼓傳花”金融遊戲的最後接盤人,自然就是個人投資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