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殿龍 (評論員)
7月31日,台灣高雄氣爆發生之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對高雄氣爆的慰問的話音未落,8月2日,大陸昆山市也發生了塵暴,截至目前已致69人死百餘人受傷。兩場看似沒有關聯的爆炸,3日之內,發生在一南一北,從兩岸政府和民衆的反應,有很多同與不同,給人很多層面的思考。
首先,爆炸的原因,都非天災,而是人禍。都是過於追求生產效率,對生產安全監管缺失所致。
初步責任認定,高雄和昆山的爆炸責任,都是由兩家台灣(至少昆山企業和台灣有關)的企業引起的。台灣高雄氣爆,事故現場洩漏的氣體被判定為丙烯,而問題管綫來自華運倉儲輸送丙烯給李長榮化工的管綫。大陸昆山塵暴是,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疑似因粉塵爆炸引發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而且這兩個企業裡都有一個“榮”字。事故發生之前,高雄和昆山政府方面都接到有安全隱患的舉報。
其次,兩岸政府和民間對發生的兩場爆炸的反應,有很多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台灣方面,台灣最高領導人馬英九和行政方面的最高首長江宜樺,親赴 救災現場,除了組織軍隊等全力救災之外,也不乏降半旗等動作;而高雄市市長陳菊的第一反應是“向馬總統請命,全面檢討鋪設高雄地下管道”。
大陸方面,政府最高層的習近平和李克強分別作了指示,在要求全力救災、善後工作的同時,同時要求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管,嚴格追究責任等。而當地的昆山市市長則是大大秀了一場“男兒淚”。
|